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85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王安石变法对于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状况以及学术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学术而言,宋兴以来的儒学复兴运动深受这一改革的刺激,这在不同学派中都有所表现,尤以二程的洛学最为明显。二程认为,变法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在于王安石只重制度、不重人心。他们进而体会到:在政治生活中,执政者的道德修养比具体的制度和法令更为关键——“内圣”是“外王”的必要条件。其后,洛学在学术趋向上更加关注于“内圣”方面,提倡治心、修养,少谈制度,这与熙丰变法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王丽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3):102-104
苏轼在嘉祐制策、王安石变法和元祐更化三个时期表现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变化,其政治命运也随之跌荡起伏,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包括家学及时代氛围的影响、被科举所累及其本人的忠君爱民思想等.但其所有的政治主张和表现都应归结为忠君爱民的入世精神.  相似文献   
53.
今年秋天,市里举行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有幸听了几位历史参评教师的课,收获颇多,但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些是知识性错误。那一天,我听了6节参评课,其中有三节讲的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相似文献   
54.
《商君书》是先秦诸子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灿烂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商鞅变法是《商君书》的核心,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政治主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55.
超越误会境遇黄宾虹绝不是一个不冒革新风险的延续型画家。他的审美意识的超前几乎比其所处的中国山水画界早了半个世纪。他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早期的作品,中国山水画界要到80年代和90年代才能接受和理解,他不仅超越了那些仍然沉浸在明清传统中的保守型山水画家,甚至超越了50年代李可染、张仃开其先河的写生派山水  相似文献   
56.
孙能苑  胡成娟 《今传媒》2016,(10):166-167
“衰年变法”是存在于艺术领域内的一个特殊现象。“衰年”即老年、暮年,它是指一个艺术家在暮年时段对自我艺术进行再次改造或彻底革新。由于齐白石的“变法”成果显著并影响深远,已成为“衰年变法”的典型代表。要全面认识和理解齐白石的“衰年变法”,我们不能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是要对他“变法”的促发因素、他内在的经验世界以及他所形成的笔墨境界加以系统分析。他的“衰年变法”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将民间艺术融入文人画提供了一种可能,还在于更广泛意义上为民族艺术注入了更多的人文要素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7.
李觏及其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江西籍有深远影响的进步政论家、教育家、哲学家。本文根据他在当时两次重大政治改革中的进步态度和理论影响,根据他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从隋唐进入宋明时期之伊始,开启唯物主义反唯心主义理论之争的先声等史实,论述了李M思想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8.
孙梅 《历史学习》2006,(7):28-29
李鸿章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仁见仁,智见智”。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问题,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大规模近代化的过程。尽管今天我们指责洋务派“认识肤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变革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已经是惊天动地了。到19世纪80—90年代,人们还耻谈洋务。李鸿章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遭到反对是自然的了,“其时朝士皆反对合肥(李鸿章是合肥人),尤鄙言洋务”。  相似文献   
59.
春秋时齐国“相地而衰(cui)征”、鲁国“初税亩”,应是我国古代征收土地税的开始。西汉编户制度确定了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北魏始行租调制,隋朝和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中期(780年)实行两税法.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有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清初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从而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实质上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0.
一、专题要点指要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和鲁国的初税亩;北魏至唐实行的时间长影响大的均田制;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西汉、曹魏、北周和明初实行流民与土地相结合的屯田制。我国封建社会的三种土地占有形态: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屯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与土地有关的赋税制度,如田租、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