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95135篇
科学研究   136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47篇
综合类   707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541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32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832篇
  2020年   1098篇
  2019年   1480篇
  2018年   864篇
  2017年   1514篇
  2016年   1955篇
  2015年   2531篇
  2014年   8453篇
  2013年   7004篇
  2012年   7139篇
  2011年   12102篇
  2010年   11342篇
  2009年   8709篇
  2008年   8004篇
  2007年   4699篇
  2006年   3660篇
  2005年   3209篇
  2004年   4704篇
  2003年   2882篇
  2002年   1690篇
  2001年   1361篇
  2000年   152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谢继红 《湖南教育》2002,(22):27-27
以玩促写。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不但应该让孩子们玩,而且要亲自带领他们玩,如体育课玩皮球、跳绳,课间捉迷藏、做游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并作好记录,帮助学生在玩中积累作文素材,解决学生作文“无米可炊”的问题。实物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说教式的作文指导,是不会感兴趣的。教师如果把实物拿到教室里来,让学生现场观察,学生就会兴致勃勃,积极发言。如写状物的作文,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件心爱的物件,想写什么就拿什么。这样,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有话可说,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运用电教。小学生对直观、形象、色彩…  相似文献   
73.
作文难,文难作,这是时下许多学生的感觉。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任务,挤牙膏式地挤出文来,让人读起来感觉辞不达意,味寡如水。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就应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使之开口有话,动笔有词,文从字顺,表述清楚,把文章写得生动、实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如果说明的话,要使它显豁;如是指像的话,要使它最妙肖;意在激刺,则使它具有最强的刺激力;意在描摹,则使它含着最好的生动态……”  相似文献   
74.
“一题多做”是国内外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尝试。在不同的国家,对“一题多做”的理解存在差异,具体操作也有差异。透过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思考不同国家教育观念的差别,也可以通过比较,用他山之石攻我之玉,寻求中小学作文教改的途径,使文教改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实现作文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为了实现这  相似文献   
75.
鲜月莹 《学语文》2004,(11):18-19
身处自然里,人会觉得自己就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一阵风,一片叶;静听风的低吟,静听鸟的欢唱;感受着四周这生命的绿,感受着心脏“怦怦”地跳动。  相似文献   
7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作教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观,有些地方一些极具现代意识的作教改实验正扎扎实实地展开,小学生作出现许多可喜的变化。然而从大面积来看,作教学仍然存在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习作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丢失真情实感,一味追求章知识及写作技巧的系统构建,忽略学  相似文献   
77.
78.
放风筝     
武超 《小学生》2004,(8):59-59
  相似文献   
79.
午餐攻坚战     
忽闻下课铃响,拔腿冲向食堂。眼前千军万马,糟糕。长跑非我强项。终于拿起碗筷,累得浑身汗淌。与人撞个满怀,哇噻!眼镜飞出三丈。插队屡抓屡犯,队伍越排越长。虽说有卡在手,天哪。时买到午餐?何终于轮到我上,差点热泪盈眶。瞪大两眼一看,呜呼。只有残饭剩汤。嘴里嚼着干饭,碗里  相似文献   
80.
程庆珊 《学语文》2004,(2):0-40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习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病。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诊察疗治。一是学生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作文辞不达意或零乱不堪。任何一个人心理上的障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于人的行为和语言中间。古人云“言为心声”,“行成于思而发于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