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4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李鹏 《考试周刊》2009,(37):25-26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的作家,《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者娴熟地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篇名暗示人们,拉丁美洲应团结进来。努力摆脱孤独。  相似文献   
82.
《水乡歌》是一首极富生活气息的儿童诗,它以优美的语方,活泼的节奏,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妙画卷。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悟水乡之美,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突破这个重点,可从下面几点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83.
关庭舞 《中文自修》2006,(12):18-21
弄堂、洋楼、石库门,是上海的风花雪月。我们已经习惯从张爱玲、王安忆的笔下去追寻老上海的种种风华:优雅、细腻,还透着一丝妩媚,一如江南人如水般灵动、婉约的心性。 胡同、宅门、四合院,同样的传统民居,老北京的城市建筑则是集合了北方的质朴与皇城的大气。两座截然不同的城市,自然各自蕴含着其独有的气质。作为上海人的我们,在对弄堂、石库门如数家珍的同时,对北京的胡同又有多少了解呢?课文《北京的胡同》以其温暖而感性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了极富生活气息的“胡同印象”。相信在读完之后,你我都能从中找到熟悉而陌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属于城市、属于市井、属于过去。 探寻北京胡同之旅,让我们由此启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4.
习作题材要有生活气息 我搞过一个调查。发现学生对一些常见的习作题材,如记一个人、记一件事或勤奋成才一类的题材普遍不感兴趣。而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近的题材,如校园纪事、成长烦恼、小学生消费热点等,觉得有话可说,有感要发。同时,对一些具有强烈时代感的题材以及科幻题材,如环境保护、最关心的科技、十年后的我、克隆、网络等等,兴趣很浓。因此,我在选择习作题材时,多倾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热点。  相似文献   
85.
"第一次拥抱"是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题目,可以是亲情的表达,可以是爱情的体验,也可是其它的情感流露,不管怎样,"第一次拥抱"总让人记忆犹新,那感觉肯定让人咂摸不尽,难以言表。三位作者都用自己的生花妙笔,生动细腻地表达出自己"第一次拥抱"的特殊感受,读来让人倍感温暖亲切,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对生活  相似文献   
86.
一此次推出的第一套"世界青少年大奖小说丛书"是《四眼田鸡小玛诺林系列》。这是一套具有浓郁的童年生活气息的儿童读物,讲述了男孩小玛诺林八到十岁的生活。小玛诺林如今已是西班牙经典的儿童文学形象。他是家住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一个叫卡拉邦切小区的小男孩。他在上小学,平常总戴着一副大眼镜,最爱以小大人的口吻说话,形容成人世界时,总有一些特殊的观点。  相似文献   
87.
我们家所在的小区户户紧挨,构造雷同的建筑形成整齐的方形。小区里的居民很少来往,只在一两个阳光充足的午后,大伙坐在院落中聊天,尽聊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直到去年小区里搬来一家男主人叫董方圆的住户,小区方才改了以往的宁静。  相似文献   
88.
我们一家子     
凌佳璐 《新读写》2012,(9):57-58
作者用蜜蜂、蚂蚁、春蚕比喻自己所在班级同学的勤奋、团结与蜕变,表达了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文章生活气息浓厚,写出了学生时代的风采。但青春年少也不尽是明亮坚定,也会有困苦迷茫的时候,如果能加强对“困难中坚持”的刻画,文章会更有深度。  相似文献   
89.
梁冰 《考试周刊》2012,(94):138-138
中学物理难学,耗时多,收效小,令学生和老师为之头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对物理教师而言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把物理学习融入生活,把生活中的课题带进教室,让学生感觉物理的无所不在与应用广泛.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0.
陆秋琴 《成才之路》2012,(23):14-14
"处处留心皆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现代教学的趋势。苏教版小学语文各单元练习中,第一部分就是"处处留心"。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语文课堂呼唤生活回归,语文教学渴望反璞归真。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以课堂为中心,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