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383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74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7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王重阳的《全真集》最初分为前后集,《道藏》本把前后集合并,并把原书的各卷从前到后依次排列。“教化集”最初分为上部《下手迟》(今《重阳教化集》卷一)、中部《分梨十化》(今《重阳分梨十化集》)、下部《好离乡》(今《重阳教化集》卷二、三)。其中的七篇序分为总序与别序,且它们最初的排列顺序可考证还原。《丹阳真人语录》作于1184年到1241年之间,其后的相关传记对它都有过参考。《体玄真人显异录》的成书时间最早在1197年至1214年之间,最晚在1241年之前。《道藏》本《太古集》不完整,缺失约一万八千字的“诗词歌赋”。  相似文献   
52.
俗语作为民间口头流传的定型化语言,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口语化、通俗性、形象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等特征,还具有传递知识、进行教化、激励、规范人们行为、提供做事方法和论据等多方面的功能,在民间生活中具有显著的教化价值.  相似文献   
53.
摘要:学校作为中国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一直备受学者关注。本文以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历史研究法等探源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形成模式,梳理学校武术教育百年的演进逻辑,并对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学理上的反思,以期为今后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借鉴。研究认为: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是一种“后发内生”的发展模式;其百年的演进逻辑表现为:从“武体分离”到“以武入体”的“体育化”演进;从“强种卫国”到“文化传承”的民族主义演进;从“由拳入操”到“段位入校”的“套路化”演进;从“以武强身”到“武以成人”的“身体化”演进。学校武术教育“体育化”的发展逻辑使其丧失了自主性独立发展的生存空间;学校武术教育“套路化”演进消解了武术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和技击表征的意义;学校武术教育应当承担起武术“拳种”传承的功能,实现对学生“武以成人”的终极教化。  相似文献   
54.
在蔚为大观的六朝志怪作品中,吴均的《鹅笼书生》因其故事奇幻诡谲,备受历代读者关注。从《梵志吐壶》到《外国道人》再到《鹅笼书生》,故事情节越来越精彩,艺术功用也由最初比较直白的教化逐渐向更高水平的艺术批判转变,经过了艺术的再加工,可读性和教化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55.
《荀子》中多贯穿"师"与"士"以及"教"与"学"等理念,其强调师道尊严可见一斑.书中表现出对师的极度推崇,从外在方面看,这与荀子时代纷繁的世态相关;从内在逻辑来分析,则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相一致.《荀子》中表明学生应该从遵师言、近老师,重师法、忠于师,积微渐化和虚壹而静等方面来尊师和捍卫师道尊严,而这在后世愈演愈烈.就《...  相似文献   
56.
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话语霸权"不利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个性化、自主化教学与学习,强调了权力的消极否定性。福柯的微观权力论强调权力并非都是否定的、压抑性的,而是具有积极肯定、生产的这一观点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了解现代教师话语权力问题,在推动有效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现代外语教师话语具有隐匿性、教化性和生产性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现代教师话语权力关系的转变,也充分表明教师话语权的合理运用对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7.
58.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学的未来.首先,在教育的方面,本文主张要坚守赫尔巴特提出的三种教育行动形式,即仅仅追求消极目的的"儿童管理",拓展经验与交际的"教育性教学",引导未成年人走向自我负责的行动的"咨询性训育".这是教育的根本结构,也是教育学的未来的前提.其次,在教化以及教化理论的方面,教育学的未来关键在于考虑和注意到...  相似文献   
59.
    
《诗经》中的"风",韵味悠长,平和舒展,不局促、不做作、不张扬。"风"是一种味道,一种风格,一种品质。"风",来于民间,生于自然,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今天,有很多事情似乎也要讲究点"风"的做派,来得自然一点,也不要给自己加太大的压力,股市如此、"春晚"如此、孩子的学业如此、集邮又何尝不如此!关于博物馆免费参观一事,成了当下的文化热点,还引发了很多深刻的议论,最终被定位于国力的提高。任何一项惠民政策,当然离不开政府的基本治国理念,但是也不要过于  相似文献   
60.
论弓箭之道     
田桂菊 《体育学刊》2008,15(2):110-112
以中国的伦理思想和传统哲学来阐析人与箭之关系,射箭中蕴含着无意识的"无为而治"、"无技之技"、"无艺之艺"等哲理,可以培养人的意念、忘我、无求、超越等思辨能力.弓箭不仅仅是一种勇武的运动方式,而且是颇具人文教化功能,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民俗文化、伦理思想、传统哲学以及人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的传统体育文化.其中所蕴涵的哲理,可为提高当前我国射箭运动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