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83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与人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口语交际在功能地位上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2.
礼仪修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标志,在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在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并在国际中经济及政治地位的提升,对社会土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们的礼仪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交礼仪已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必须重视在实践中加强礼仪修养。  相似文献   
133.
《水果》这一活动以“水果”为主要感知对象,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说说苹果、桔子、香蕉三种具有鲜明特征的水果的名称。尝尝它们的味道,是为一二年级伴有语言障碍的中度智障学生度身定制的教学题材。活动在角色游戏“做客”中展开,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常用的基本礼貌用语,培养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活动以学生日常接触的题材设计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学重点分层设定,便于激发每位学生尝试的欲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4.
本主要从理论和实践步骤两方面阐述社会交际法在英语口语课中的教学尝试。以提高口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5.
136.
《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环境下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7.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研究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个人评价量表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管理倾向三个方面均与学业自信显相关,但仅时间效能感对学业自信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体育运动、爱情关系、社会交互作用、交谈等方面的自信均与时间监控观与时间效能感显相关,仅时间效能感对各方面自信有一定的预测作用;(3)外表自信仅与时间监控观相关,且时间监控观对外表自信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8.
汪古马氏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官僚家族,其社会交往网络极具特色,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家族的政治社会地位和文化取向。其中尤以马祖常最具代表性。他的社会网络分为同乡、同年座主及门生后学、同僚等几层。同乡以地域为纽带,在他早年及政治失意归乡时作用明显。同年座主及门生网络是由科举和授业形成,可强化彼此的身份和旨趣,并有助于仕宦生涯。马祖常步入仕途后,同僚成为其重要的社交对象,那些政治见解或诗文才艺与其相近者是他同僚网络的主要构成。马祖常笃信儒术,但也有与佛道之士交往的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其政治地位浮沉及其避世思想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139.
140.
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仅仅归之于生产关系,而很少有人重视其生产力功能。实际上,交往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上说都具有生产力功能。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主要从精神交往这个层面上就社会交往在语言传播、文明成果延续共享、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等方面论述了社会交往的精神生产力功能,并从若干方面加以具体展开;进而突出了现代社会交往所具有的空前重要的生产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