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0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表现了多方面的主题,如种族问题,清教主义思想对人的毒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等等,最重要的主题则是表现现代人自我身份的模糊不清,小说中的乔·克里斯默斯、海托华、乔安娜·伯顿的人生悲剧都缘于此。福克纳通过这几个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的小说创作中,象征隐喻这一写作手法的运用十分引人注目。在他的作品中古瓮以及与瓮相关的这一意象群的出现与其受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的影响密切相关,也带有明显的自我经历的痕迹,从中可以解读出在肉体、温情、时间和理想等层次上的多重涵义。总体而言,这组意象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体现了福克纳的人生体验及其对文学创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说过,一个作家最大的财富莫过于他有一个苦难的童年。在我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中,有一个名叫桑桑的小男孩,他在童年时期也经历了一段与厄运相拼的岁月。那是我蘸着童年的记忆,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来为读者讲述那段时期不同的人和事对我的影响。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我的聋子祖  相似文献   
14.
吴越 《今日科苑》2012,(20):47-49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MoYan",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代表轻声说出这两个单音节字,十分之一秒的静场过后,现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欢呼与掌声,听得出来,这是远在瑞典的中国记者们自然而然的第一反应,代表了所有热爱自己的、同时又与世界互动着的文学、文化的中国人的快乐与自豪。57岁的中国作家莫言,成  相似文献   
15.
屈冬 《知识窗》2012,(9X):20-21
安斯.本德仑是福克纳塑造的众多恶人形象中,最为令人愤怒的一个。如果说《圣殿》中的金鱼眼、《喧哗与骚动》中的杰生.康普生是环境的原因致使其作恶的话,那么安斯天性里就是一个十足的恶人,他自私、无情、吝啬、虚伪,是个地地道道的恶人。本文力求详尽分析安斯的人性之恶,进而从中窥见福克纳塑造安斯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6.
以构建"约克纳帕塔法"世界而享誉文坛的著名美国作家福克纳与营造出一个"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的作家莫言可以说是东西方家族小说的代表人物。这两位既不同时,也不同地,分属于不同文化圈的作家在创作上却颇有相通之处。本文从这两位作家的家族小说入手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亲情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的异同与相似之处。福克纳与莫言通过对笔下若干家族历史图景的描摹和营构,探寻家族沦亡衰败的复杂成因,进而展露出作家对人的生命力渐趋萎缩现象的焦灼关注。  相似文献   
17.
尽管福克纳重点关注的是内战和旧南方,但他作品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处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新南方时期。福克纳作品中充斥着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关的建筑物景观描写。本文主要借助物质文化的理论视角着重考察福克纳作品中新南方时期农业文化的五种建筑物景观书写,以期证明福克纳深知因社会变革而过时的物品可以通过记录到文本之中这一特殊的方式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8.
《喧哗与骚动》旨在揭示美国南方旧秩序的解体和传统观念的丧失给现代人造成的困惑和绝望.作者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用心理时间来代替传统的时空观,来表现人物的时空错位感;用多视角的叙述方法增加了故事的多义性以及叙事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主要写作手法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福克纳是一个极为重视写作手法的试验和探索的现代主义作家,同时他又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他的探索与创新是为了更准确地表现其作品的内容以及他对生活、对人、对世界的看法。他大量使用多角度叙述、并列对照、蒙太奇等手法创作出复调式作品就在于在他看来单一的传统世界已解体为多元社会;他精心使用意识流和内心独白进行内心探索,因为他认为外部现实只有在其作用于内心现实时才有意义;他广泛使用象征隐喻、宗教典故以期深化和拓展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要比较分析福克纳的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在对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爱米丽与杜丽娘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从个体与社会的角度,探讨了她们不同命运结局的原因,以及由此展现出来的中西方化的某些异质与同质,指出一个伟大的作家之思想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