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卫.休谟是18世纪西方伦理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在构建其情感主义伦理体系时,首次将"同情"概念广泛应用于伦理学研究,使他成为同情伦理学的先驱。休谟认为,同情是人性的一种自然禀赋与生存需求,是道德的基础与判断的标准。但由于休谟的同情原则是建立在其人性论的基础上,因此,他想调和个人情感的特殊性与道德原则的普遍性的努力是很难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道德总是被习惯性地从社会惯例的角度去理解,即认为道德是一种带有一套可习得规则的社会惯例。社会化的道德观拥有易于采纳、方便接受的特点,但这种对道德的社会化却在事实上造成了道德的“祛魅”,从而忽视了道德的源头——生命。忽视了生命的道德是十分脆弱的,只有回归生命,从生命中去挖掘道德的意义,才能从根本上认识道德,对实践做出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自律”的实质就是充分认识到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本质及规律;反之,“他律”就是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结果。通过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结构”理论而引申、发展出“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相结合的认识基本功能单位。并通过“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这一认识结构的构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修养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生命的本能,它来源于自爱自爱是爱护生命的表现,由自爱扩大到爱他人是达到道德之境的真正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遵循生命的原则,爱护生命、敬畏生命才是道德的表现。学校德育中漠视生命,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均脱离生命而设置,因而造成了学校德育成效的丧失。  相似文献   
15.
吴玲 《教书育人》2002,(9):37-38
一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曾播放过一部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剧中有一个情节,好几组镜头,贯穿若干集,说的是少年白景琦天生是犟种———先是落地不哭反笑,接着是欺侮同伴起哄闹事,再接着是极端恶作剧:领头捉弄老师。老师换了一个又一个,人人望而生畏,闻而生畏。最终被神通广大的季宗布先生“降服”。可以相信,这些镜头一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无独有偶。近来夜读,看到一则案例如出一辙,只不过换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现摘记于下:这天,刘老师很高兴,他准备提前到教室给学生辅导。可他一进教室,却发现黑板上贴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红楼梦》中的流星似的小人物柳湘莲的人格魅力。指出他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的品行和他自尊自爱的性格。本文还分析了周围人与柳湘莲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尤三姐的悲剧与他的关系,指出是吃人的封建制度以及污秽的贾府扼杀了尤三姐,而不是柳湘莲逼死了她。文章的最后还分析了柳湘莲出家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有“自我”,“自我”存在于有目的、有意识的主体之中。东西方道德思想史上的自我观有为己利他、趋乐避苦的传统,但却为形形色色的偏见所蔽。道德主体的挺立有赖于自我观的成熟,德性的完善以“自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就“自我”是道德主体的内在需求,并以自爱、自尊、自律、自新等方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6,(5):46
近年来,一些演艺界人士因涉毒被曝光、刑拘、判刑的消息屡现报端.一些吸毒者自称“压力大,借吸毒减压”. 11月9日,新华社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著名演员陈道明.陈道明回复说:“现代人谁没压力?难道只有你有压力?你压力有老百姓大吗?”  相似文献   
19.
宏伟 《老年教育》2006,(2):25-25
据报道,去年中秋节前夕,湖南怀化一名七旬老人在参加某公司组织的吃月饼大赛时,被一块月饼噎得面色铁青、全身抽搐,倒在比赛现场,最后离开了人世。这场比赛的规则是,参赛者在一分钟内不能喝水,月饼吃得最多者获得该公司生产的保健品一份,价值38元。  相似文献   
20.
小地图     
姜琪 《教育导刊》2004,(14):62-62
在流水潺潺长满奇花异草的山坡上,住着小白、小黑一对兔兄弟。小自爱弹琴,小黑爱唱歌,山坡上的小花和小草伴着琴声开放,随着歌声舞蹈,连潺潺的流水也不停地“哗啦啦、哗啦啦”地与他们合唱,大家的生活可快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