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关于葛洪卒年,众说纷纭,其中六十一岁说和八十一岁说影响较大.尽管原始材料语焉不详,但是通过逻辑分析,六十一岁说比较符合历史原貌.八十一岁说产生较晚,与之同时产生的是葛洪"尸解"的说法,这体现出东晋南朝以及唐初道教的兴盛.  相似文献   
42.
在魏晋文学自觉风气熏染下,葛洪强调文学本体,主张文学进化,重视文学鉴赏,探索美与美感,其文学思想有着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审美蕴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3.
岭南的东江区域,具有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传统。一些仁人志士为这里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晋代的葛洪与宋代的苏轼,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足迹。他们在游览、隐居、修炼、创作与著述的过程中,弘扬了中国的儒道文化传统与古典人文理念。文章聚焦葛洪与苏轼的养生智慧,揭示其内涵、方法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4.
葛洪在道教史上的地位被认可以来,学界对于葛洪的“道家”著述《抱朴子内篇》的研究逐渐丰富,但还并未有专门梳理《抱朴子内篇》研究成果的文章出现。目前学界关于《抱朴子内篇》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葛洪的仙道思想体系为核心展开。部分学者通过葛洪的生平及《抱朴子内篇》的成书流传情况,说明葛洪在道教思想史中的地位,更多的学者则通过对《抱朴子内篇》的理论、概念等研究,揭示葛洪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5.
葛洪久闻罗浮山仙名,于公元327年举家南迁,止于罗浮山修道炼丹终老.葛洪与罗浮山的道缘,丰富了罗浮山景观的人文内涵;吟咏罗浮山的诗文因此带上了浓郁的"葛洪情结"和幽邃的仙风道蕴.而罗浮山与葛洪有关的神话传说题材入诗,又使罗浮山诗文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6.
追慕先贤是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东晋时期,葛洪两度南下广州,在岭南生活长达近二十年,对岭南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罗浮山发展成为道教的洞天福地与葛洪在山中的活动密不可分,其自成体系的仙道思想是岭南道教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等医学著作泽及当代,是值得中医科学继续发掘的宝库;今天仍然在岭南流行的黄大仙信仰,其源头也可追溯至与葛洪关系密切的黄野人传说。  相似文献   
47.
葛洪中年出世入道之前所作的《抱朴子.外篇》之中,包含有极丰富的法律思想内容。葛洪所主张的君执法权、德刑相济、刑为仁佐、重刑惩奸、罪刑相适等思想,不仅非常深刻,而且符合时代所需,包含有许多积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8.
葛洪《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中的儒家思想不是体现在对儒家经学的解释上,而是运用儒学理论和其他各家他认为合理可行的理论来为自己的社会人生理想寻找出路,其实儒家中也有他认为不合时宜的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为我们今天的儒学改造课题提供了思路:即在具体的社会形态和现实状况下,如何利用和发展儒学。  相似文献   
49.
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了"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是我们所知的古文献中关于七夕乞巧的最早记录,其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七夕诗词千百年来浓华不减,郁采无限,字字珠玑,令人赏心悦目。一、细嗅七夕诗词美,美在意象之深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七夕诗词择取的主要意象皆是独具匠心,令作品收缀玉联珠之效。意象之一是"当空皓月"。七夕诗词中借一冰魄,以思  相似文献   
50.
此幅为工笔重彩道教人物画。据葛洪《神仙传》,麻姑修道于牟州姑余山,姿容美妙,成仙后居蓬莱仙岛。三月三日,王母寿辰,麻姑用灵芝酿酒作寿礼,后来民间多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