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阅读王西京先生的水墨作品,走近他几十年的艺术历程,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他是与时代同步的有化自觉性的艺术家,他的一幅幅作品,反映了他生活的时代从社会意识到审美理想的变化:他个人的艺术审美趋向,反映了他对民族传统化和艺术的深刻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2.
《今传媒》2010,(1):115-116
2009年11月27日,在《西安中国画院全国巡回展珠海展》于古元美术馆开幕之际,西安中国画院王西京院长应邀接受了《珠海特区报文化周刊》的专访,以下为转发的专访内容:  相似文献   
73.
才子佳人文学起源甚早,东晋葛洪所撰的<西京杂记>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视为这类文学作品的滥觞.在元杂剧中,这种才子佳人模式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数量上占有很大的比重.透过这种模式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中有女性意识的张扬,女强男弱格局的存在.  相似文献   
74.
《今日科苑》2014,(11):44-46
<正>[导读]1980年,熊利泽从湖北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并入伍,从此就与这身军装结了缘。1988年,本科毕业后,他考取第四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此后进入西京医院麻醉科工作。从士兵到将军,从医生到院长,从普通科研工作者到"杰青",从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到"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从年轻的留学生到世界麻醉医师联合会常务理事兼亚澳区主席,他在经常被人忽视的麻醉学科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奇迹。38年从军从医生涯,熊利泽走过了人生旅途的  相似文献   
75.
北宋西京国子监是东京开封之外的又一个重要国家级教育中心,为当时的人才培养和科举选拔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前身是河南府学,在宋仁宗景祐元年正式成为西京中央分司机构——西京国子监。此后,一直存在到北宋靖康年间。受时政变迁的影响,西京国子监的政治地位、学官选任及施教内容也必然多有变化。  相似文献   
76.
《废都》是贾平凹由乡土文学转向都市文学的起点,小说通过对西京城内"都市人"的描绘,在人物"理性"与"非理性"的挣扎间,展示了改革带来的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侵袭,导致乡土传统由不断异化最终走向陷落的困境。  相似文献   
77.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是“崇高”。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通过展示当下社会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讴歌了农民工勤劳朴实、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中华民族特有的这种“崇高”的文化根基值得传递,通过戏剧这一介质来进行传递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而这对于受电影、电视冲击的当代戏剧艺术来说无疑添加了一份压力,但在当今全球他的语境下.在跨文化戏剧实践的推动下,我国戏剧舞台重现往日繁华的美好时刻指日可待,中国文化的“崇高”价值必将随着戏剧艺术的不断发展而得到永恒传递。  相似文献   
78.
智慧与美丽     
王锐 《围棋天地》2013,(11):2-3
中国有史料记载的女弈者.最早的一位应该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在《西京杂记》中记载:  相似文献   
79.
《西京杂记》非葛洪伪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宏武 《图书馆杂志》2005,24(11):68-75
葛洪《西京杂记跋》所言真实可信。《西京杂记》一书,确系刘歆草创,经后汉三国时期的漫长流传,至葛洪始编集成书。其文本内容虽然已非刘氏之旧,但此书作为补遗之作的史料价值,决不可轻易否认;前人关于《西京杂记》系葛洪伪托的论断,也根本不能成立。葛洪自觉整理保存汉代逸史的学术功绩,应该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0.
《集宁师专学报》2016,(3):13-18
史传与小说是在创作目的、选材喜好、价值要求上均有差异的两类文体。但在古典小说产生初期,小说尚未明确自己特质,其与史传关系密切,对史书在人物、事件描写上多有借鉴而发展,且其不同的关注角度亦能补史传之阙。本文以《西京杂记》这一汉代宫廷轶事杂记体为文本,比较了其与正统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关于历史人物匡衡、司马相如与王昭君的记载,试图解析史传与小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