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6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9篇
教育   16923篇
科学研究   1119篇
各国文化   304篇
体育   909篇
综合类   979篇
文化理论   346篇
信息传播   331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674篇
  2014年   1547篇
  2013年   1329篇
  2012年   1507篇
  2011年   1853篇
  2010年   1656篇
  2009年   1620篇
  2008年   2082篇
  2007年   1609篇
  2006年   1301篇
  2005年   1198篇
  2004年   1098篇
  2003年   1038篇
  2002年   958篇
  2001年   783篇
  2000年   547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唯物主义者认为,事物的和谐、匀称、完善和多样性的统一构成了美,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的审美意识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对于客观世界的美的反映,它对于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因此,把美学方法运用于我党的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中国古代美学理论,沿着发掘美感、唤醒美意识、创造美的轨迹发展,重在审美体验,集中分解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具有开宗启源的理论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94.
朗诵的言态表达包括口语和态势语两种部分。其表达形式的美学内涵体现有:朗诵的言态表达是富有情感的表达,是富有形象的表达,是富有变化的表达,是口语和态势语相结合的表达。  相似文献   
95.
从世界传媒发展史来看,中西方最早的大众传媒都是由于经济原因产生的;在西方,为了适应贸易活动的需要,信息传播成为一种职业,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出现了近代的报纸;在中国,为了配合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扩张,一批传教土、商人到中国创办了近代报纸:但这一时期中西方报纸的影响都不大,直到新兴资产阶级作为一种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利用报纸宣传新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以后,报纸才逐渐在民众中扩大影响,真正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由此可见,大众传播媒介从一开始就既是物质的、经济的,又是思想的、文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出现后,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传播工具,它的公开性、广泛性使之成为社会进步力量推翻专制社会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96.
传者本位与受众本位——解读中西新闻传播运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史实比较从新闻事业产生之前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源头说起,西方最早的新闻传播活动是民间自发的,即流亡歌手的口头传播活动。由于当时西方大众的价值取向是英雄崇拜,因而传播的内容主要是歌颂古代战争英雄,可见已考虑到了受众的喜好。另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古罗马的新闻信处于合法地位,它是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产物,内容主要是一些金融、商业方面的信息,可以定购,目的是为贵族、富商及有权势的高层社会人士提供信息传播服务,以领取适当报酬。即便是当时的官报,如《每日纪闻》的创办目的也非单纯为了传达政令,它是统治…  相似文献   
97.
在西方新闻舆论界,“狗仔队”相当活跃,其规模逐渐扩大,所发的狗仔队新闻不断增多。一些媒体离不开它。狗仔队新闻在社会上影响相当广泛,狗仔队那支队伍也在悄悄地发展着。  相似文献   
98.
邱处机和他的西行记--中西部古文化交流的重要典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处机和他的西行记在《正统道藏》中有详细记载,它是我国12世纪上叶中西部文化交流的重要古文献。本文对其西行路线、邱处机的人格特征、道家情趣与境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
100.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俊荣 《图书馆》2002,(4):88-91,85
该文论述了西方传教士在晚清时期介绍和创办新式图书馆活动,参与中国图书馆的变革是抱着强烈的个人动机,具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但在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起到了启蒙与示范作用,带来了西方近代图书馆建设的思想和模式,带来了杜威法和新式管理方式及公开、开放与共享的观念。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图书馆的近代化产生事实上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