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当前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存在着“得意忘言”的现象,特级教师于永正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这一现象曾说:“阅读教学要关注课文内容,更要关注作者是怎么写的,关注它的形式和语言。“那么中学阶段阅读教学应该怎样做到言意兼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82.
在我国古代言意之论中,有一条言不尽意论的承传线索。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人们对此论题展开了反复辨说,最终认识到语言具有“有定”与“无定”的二维性特征。之后,言不尽意论取向逐渐发生变化,体现为从专注思辨的角度转替到结合文学批评加以论说的视点之上。大致从唐代开始,意在言外论开始成型并得到凸显,延展到宋代蔚为大盛,之后,一直导引着文学批评的取向,成为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最重要审美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83.
宋飞 《江苏教育》2012,(4):21-23
本文通过对苏派"言意教学"已有成果与课堂实践的追问,尝试从原点破译"言意共生"的语文本质:立足"言"之根本、求索"意"之灵魂、翘望"人"之新生。据此来指导"言意共生"的课堂实施:构建语文的"科学世界"、追寻语文的"文学世界"、生成崭新的"人的世界"。并提出"言意教学"立足语文教育哲学视阙的新发展:"言意"本体的当代澄明、汉语哲学的诗意回归、生命实践哲学的鲜活再现等。  相似文献   
84.
《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是《文心雕龙》研究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是理解刘勰文学理论思想及其美学思想的关键入口。刘勰对言意内涵的考察着眼于文学创造的特殊规律,立足于文学活动的特殊语境,应将《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置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四个环节:艺术准备、艺术构思、艺术传达及艺术鉴赏阶段。  相似文献   
85.
放眼当下的语文课,课堂练笔已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就是在这各具特色的练笔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设计太过泛化,凡写人物的课文都要求为主人公写颁奖词,凡故事都可以想象事情的进一步发展,凡哲理性文章皆可将自己的感悟提炼成名言警句,不分年级,也不管文本的差别,写给这个人的颁奖词同样也可以写给那个人;再比如有些设计缺乏张力,  相似文献   
86.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尹小平先生曾说:“从目前中学的作文教学和备考以及每年的评卷情况来看,议论文的写作占了绝大多数,这与统计结果是相符的,作文题写成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的比例基本上都达到了70%左右。”并将原因归结为几个方面:一是从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看,议论文的写作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87.
六朝文论吸收先秦哲学和魏晋玄学中"言意之辨"的思想,使言意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诗学论题.文论家们深刻认识到文学创作中的言不尽意,但没有从形而上的理论层次去论证言能否迭意的功能和机制,没有围绕言不尽意的问题做本体论探讨,而是立足于创作经验,形象地讨论创作心理中言意的顺滞状态,从而揭示文学创作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88.
<正>2014年,中国进入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第二年,在1月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拉开了这一年的反腐大幕。回顾今年,习近平到底下了怎样的"猛药"?"重典治乱"的未来又在何方?立体式反腐成果丰12月22日冬至夜,新华社一则简讯划破了这个一年中最长的黑夜——全国政协副主席令计划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事发突然,却难言意外。至此,从两年前京城那场神秘的法拉利车祸开始便悬于空中的靴子,终于落地了。6月14日,官方宣布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因"严重违纪违  相似文献   
89.
<正>要说语文教学的关键词,一言以蔽之,即"语境、语感和语用"。沈秀慧老师的这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基于儿童诗教学的特点,还原真实的言语环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的语感得以生长。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提高了学生语用能力。一、创设语境,感悟诗句"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任何一种语言的表达都不能脱离语境而独立存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离  相似文献   
90.
语文阅读教学追求言意兼得,但教师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对于言意矛盾的认识不足阻碍着言意兼得的目标达成。 言意矛盾是指语言与心意之间存在的差异、距离或不对等。古人有“立象以尽意”之说,把“立象”视作解决言意矛盾的方式方法,这是从写作的视角提出的。对“立象以尽意”作出重大革新的魏晋玄学派代表人物王弼就“言”、“象”、“意”三者的基本关系明确指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这段论述中的“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可以对应阅读的过程,为阅读理解中言意矛盾的破解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即从“寻言观象”到“寻象观意”,经历看到象和看透象的过程,充分发挥象的中介作用,理清“言-象-意”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