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2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王辉耀 《神州学人》2014,(11):16-19
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耀眼明星海归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带领中国摆脱贫困和落后的先驱。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贡献中,对科技发展的贡献最为突出、影响最为深远。自鸦片战争以来,海归对中国科技的推动从未停止过。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先后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学习当时国内办洋务急需的开矿、机械、造船、工业技术等工科专业。“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有“精通西学第一人”之称的严复等开拓了中国机械科技和自然科学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62.
不掠人之美     
《学习之友》2014,(5):10-10
一 美国人伊利·汉尔顿·詹内发明了火车自动挂钩,这种火车挂钩,英语翻译为“Janney Coupler”,简译为“詹氏车钩”。由于詹天佑是我国早期最著名的铁路工程师,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火车自动挂钩就是詹天佑发明的。詹天佑知道这种误传后,多次诚恳地对周围的人说:“请你们帮我解释解释,没有这件事。”  相似文献   
63.
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作为成人,我信奉这句话.但作为老师,我又觉得无法以此来要求我们的学生苦读.我觉得,强迫未成年的学生必须四十分钟端端正正地坐,必须四十分钟认认真真地听是残酷的,也是违背儿童的心理特征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我们上课的效率呢?我认为必须从我们教师自身做起,努力改变我们的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从而来吸引学生专注地听,投入地学,达到流连忘返的境地.  相似文献   
64.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作为成人,我信奉这句话.但作为老师,我又觉得无法以此来要求我们的学生苦读.我觉得,强迫未成年的学生必须四十分钟端端正正地坐,必须四十分钟认认真真地听是残酷的,也是违背儿童的心理特征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我们上课的效率呢?我认为必须从我们教师自身做起,努力改变我们的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从而来吸引学生专注地听,投入地学,达到流连忘返的境地.  相似文献   
65.
正广州市荔湾区詹天佑小学地处广州西关著名的詹天佑故居旁,2006年成为荔湾区詹天佑少年科学院小学部。学校坚持"科学育人、求真求实"的办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弘扬詹天佑精神"为主旋律,以培养"德高志远、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思路;利用独特的历史教育资源,精心营造具有特色的文  相似文献   
66.
在大山中穿行的宜万铁路,让数不尽的仁人志士竞折腰,让詹天佑抱憾终生,让孙中山扼腕叹息,让5万余名现代铁路建设者鏖战了整整7个年头。  相似文献   
67.
百年京张情     
詹天佑纪念馆里,展出了许多先生曾说过的话,如果不加说明,很难想到这些醒世名言竟出自一个铁路工程技术专家之口。百年京张,百年沧桑。百年磨砺,百年求索。京张铁路,是我国科技界先驱、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的杰作。它的起点为五朝古都北  相似文献   
68.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游离于文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语言情感难以激起学生共鸣,语言形式难以引起学生的鉴赏。师生交流机械问对,学生言说脱离文本。因此,要提高学生与文本的亲和力。培养感悟和运用  相似文献   
69.
要使语言字训练更到位、更高效,避免训练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关键在于优化系统设计训练的过程。笔以《詹天佑》一课为例,从“训练点、训练度、训练法”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0.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伟大创举及其聪明才智时,学生对詹天佑的这种“聪明才智”却持质疑的态度:为什么不采用开凿隧道的办法来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难题,而非要采用“人”字形线路的法子呢?对詹天佑的做法感到非常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