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01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处于教师中的低级水平。在终身学习背景下培养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应从职前教育、入职初期、职业倦怠期等关键时期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2.
一、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 哈格里夫斯(Andy Hargreaves,1994)①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提出了教师文化的转型,他认为教师文化是教育变革和学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从"形式"的视角展开了其教师文化论,并由此将教师文化划分为四种形态:个人的文化,教师彼此隔离,教师间的互动焦点在教材、学科、个别活动上,而非课程目标或教师教学问题上;巴尔干式的文化,教师的工作彼此分立,有时会因为权力与资源而相互竞争,教师对特殊团体有高度忠诚度与认同感;自然的合作文化,这种文化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基础上;人为的合作文化,教师被要求围绕行政人员的意图与兴趣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83.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情况的校别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运用资料搜集、访谈和问卷等方法,对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四所师范院校的312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了调查,从课程、教师与教学、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三个维度对其专业认同情况作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各所学校的培养方向、教学传统、师资构成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存在显著差异。为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应采取“先通识后专化”的课程设置模式,同时重视学生质量的培养、专业氛围的营造及社会宣传与支持。  相似文献   
84.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揭示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才能培植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感,使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5.
采用自编的高师学生教师专业认同状况问卷对白城师范学院37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师学生对教师专业总体上认同感较高;女学生的教师专业认同感高于男学生;大四学生教师专业认同感高于大一学生;文科学生教师专业认同感高于理科学生。  相似文献   
86.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栋梁,承担着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重任。近年来,社会求职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下,我国大学生面临着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工作类型不符合自身职业倾向、工作发展不顺心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大学生职业认同感较低是重要影响因素。笔者在此将结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一书,分析大学生职业倾向和职业兴趣确立的现实意义,论述培养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7.
88.
由于幼儿教师大都是女性,且年纪轻,一些人便自然地将幼儿教师与社会上吃"青春饭"的一族划上等号.值得警醒的是,一部分幼儿教师对此竟有认同感.  相似文献   
89.
护理工作在传统观念上往往都应由女性承担,男性从事护理行业却面临舆论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为了解在校男性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在校男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就如何改善男性护生职业认同感较低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0.
解决跨国企业的跨文化冲突的办法是:正确识别文化差异,加强文化认同感;在人力资源规划中考虑跨文化因素;注意跨文化管理人才的选拔;加强沟通交流;进行跨文化培训;构建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系统;注意公共关系;建设具有协作精神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