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2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24949篇
科学研究   941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126篇
综合类   534篇
文化理论   55篇
信息传播   1226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545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551篇
  2016年   808篇
  2015年   1251篇
  2014年   2514篇
  2013年   2299篇
  2012年   2393篇
  2011年   2661篇
  2010年   2199篇
  2009年   1983篇
  2008年   2229篇
  2007年   1655篇
  2006年   1102篇
  2005年   1096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523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7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本文试图在语用学的框架下,从语境化的角度分析礼貌问题。在人类认知经验的层面上,礼貌是带有交往主体意向目的的、意识形态的、认知经验的、文化特色的、框定而成的社会产品。  相似文献   
102.
新课改指出:"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良好的情境中,学生可以保持愉悦轻松的学习心态,数学知识也能变得形象生动,而且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创设情境"便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在使用的一个教学策略,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预期的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张如栋 《考试周刊》2014,(81):130-130
中职思想政治品德课理论性较强,具有高度抽象性,加之中职学生厌学情绪重,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积极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4.
网络时代,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的普及使得移动社交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信息膨胀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时间和注意力越发碎片化的现代人更加钟爱趣味便捷的信息表达方式。应运而生的网络表情符,一方面让移动社交语境呈现出有趣、便捷和表意轻文本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交语境意义解读的嬗变性,造成编码者和解码者之间的沟通障碍,注重社交语境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5.
传统教育法使得课堂局面比较僵化,将学生与教师两个课堂的主体分开来。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探讨情景创设对提高学生成绩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6.
高中政治课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精心创设情境,设计出高质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通过阐述问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有效设问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笔者结合最近几年的教学体验,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学生的反馈,萌生了一些粗浅的想法,拿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08.
张加盛 《广西教育》2015,(2):101+124
分析农村中职学校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构词法、课文语境记忆英语词汇,同时教师应创设兴趣点,激发学生记忆词汇的欲望,引导学生及时复习词汇。  相似文献   
109.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数学本质出发,展现数学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能力是人类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又是创造力的核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教师要转变观念,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