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33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定位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授课模式,利用电教手段,精选课堂练习,改进考核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图与绘图能力.  相似文献   
42.
那天我讲完一篇课文后,看看还有十多分钟,便叫学生拿出练习册做作业,以便当堂消化。学生都在认真地做作业,当我巡视到小文的跟前时,他竟然在摆弄着自己的小玩意儿,一个字未写。当时真有点想发火怒斥他几句,但我努力克制了自己,轻声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他不紧不慢地说:“老师,你每天只知道让我们做作业,我认为会做没有用,会说才有用。”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43.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教师只有关注教学中的各个细节,才能使课堂呈现精彩.本文从课始导入、课中研讨、课堂练习三方面谈谈对细节设计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4.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的事物;集中——是指心理活动深入到所指向的事物而离开其他事物。如果一个学生处于“分心”状态,上课东张西望,摸这动那、胡思乱想、乱议乱说不能稳定地持久地把自己的注意指向集中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课堂教与学的任务就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45.
数学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具有反馈与矫正的功能。在倡导高质轻负简约化教学的今天,给课堂练习留有一席之地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在留给学生课堂作业的时间里布置一些机械、乏味的低效练习,而要优化课堂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数学练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相似文献   
46.
在教学常规“备课”和“上课”中,落实有效练习引发了越来越多老师的思考,也在探索中践行着:依文而设,随学而练,让课堂练习更高效。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依托文本。课文是课堂练习设计的母本,课标是练习设计的指导,领会年段目标和教材编排,立足语意、语言和学生语言素养展开设计,这就是“依文而设”;课堂练习的生成必须是动态的。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依据学生练习学情,教师引导学生练习和学生自主合作练习必须有机结合,展开、反馈、交流、评价需要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47.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力和教师授课效果的提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四个关注点,即基础性、挑战性、体验性、开放性,关注和提升这四个点,以此丰富课堂练习的附加值,可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相似文献   
48.
49.
何东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11-111,113
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体现具体的学习目标,合理设计课堂练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巩固新授知识、培养良好思维品质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练习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课堂练习的作用、设计的原则、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练习。  相似文献   
50.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