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67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67篇
体育   150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57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70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一.引言五四以来,现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大量描写农民生活的小说。这种现象,不但标志着小说在人物描写上的重大突破,也反映了现代作家对改造中国社会的强烈参与意识。这些作品,对于我们认识和反思中国的昨天、前天,探求中国农民的觉醒历程,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苏  相似文献   
52.
毛瑞芹 《文教资料》2011,(33):97-98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百年之时。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仍然应该谨记先烈的教导,以史为鉴,开创更加为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3.
王慧 《文教资料》2011,(35):98-101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政府,从帝制走向共和,是一次重大飞跃。但是它的结果是失败的,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没能够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探寻其原因,可以发现辛亥革命的迅速失败正是由于其内部领导力量的迅速分化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4.
辛亥革命的动力是由革命党、立宪派、统治集团内部改革派等多种力量组成的反清阵营,立宪派压抑党人,袁世凯迫孙让位应视为阵营内部的斗争,不能作为失败的依据。立宪派"保路"引发武昌起义,策动"独立"促进清朝统治的瓦解,袁氏集团拥护"共和"迫使清廷退位,革命阵营扩大恰与胜利同行。辛亥革命的目标可以理解为"主体预设"和"后人规定"等多层任务,要求彻底完成后人规定的反帝反封建任务,违背了历史主义原则,据此不足以证明其失败。辛亥革命基本完成了主体预设的三民主义,也参与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表明了胜利。辛亥革命付出代价决定于专制的顽固与满汉之间的对峙,革命后的割据根源在于封建经济与列强干预,代价与混战也不能证明失败。革命促进了政治体制、经济基础与文化意识的进步,受益大于成本,再次印证胜利。  相似文献   
55.
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帝制,而且在思想上也是一次划时代的启蒙。这集中表现在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理论传播和具体实践。所谓“民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民作主”,再具体地解释则有两层意思:一是国家属于人民;二是国家由人民来管理。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不仅对这两个重要问题首次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而且进一步回答了如何才能使“国家属于人民”,怎样才能实现“由人民来管理国家”。这较多地体现在他们对“民”的新思考,提出要将奴隶式的“臣民”转化成主人式的“国民”;对“国”的新构想,呼吁要将专制集权式的“皇权”转变为民主参政式的“共和”。这  相似文献   
56.
鲁迅小说《故乡》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和“我”。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意对闰土这个人物的分析,却忽略了对杨二嫂这一形象主题意义的开掘。 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展现的。《故乡》重点写了“我”和闰土少年时代愉快的交往,以及20多年后“我”回到故乡与闰土重逢的场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7.
试论中国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的引介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为国人所知始于19世纪末,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则是在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近代报刊成为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的最早传播工具,其地位和作用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58.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南秋北刘,女性双星".被称为"南秋"的秋瑾,在清朝末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中以身殉国,其英雄业绩,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可作为"北刘"的刘青霞,无论其革命思想还是英雄行为,都可以和"南秋"媲美,但"北刘"的英名,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59.
岳川 《集宁师专学报》2001,23(2):1-4,,31,
辛亥革命时期层见迭起的反表武装起义,无一不记录着会党分子运涌风从,喋血战斗的业绩。因此,在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中,探析会党的成份,性质及其用用,是一重要课题。但至今史学界仍聚论纷纭、莫衰一是。  相似文献   
60.
辛亥革命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绵延数百年的满汉矛盾,使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之地位得以恢复和确立,这对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具有重大意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转折点。民国初年的政治动乱并未能从总体上中断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