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教师口语>课的难点是普通话语音部分,因为就山东方言区而言,山东方言的语音与普通话差异较大,尤其在声母方面.目前的在校师专生,他们的口语既不是普通话,也不是纯方言,而是处于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的状态.其表现特征有四个方面第一,z c s读齿间音[tθ][tθ‘][θ],这种齿间音又有两种不同的音色.第二,zh ch sh r的方音现象,归纳起来有四种不正确的发音现象.第三,d t读j q.第四,零声母问题.针对这些方音现象,应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以达到正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金瓶梅》保存了大量的方言材料和方言现象,但还有许多方言词语的解释存在不少分歧之处.文章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金》中的几个难晓之方言词语提出了质疑,并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63.
关于《诗经·唐风·绸缪》中的“粲者”一词所指,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类观点。在充分把握文献材料基础上,对词义、诗歌主旨及诗文本上下逻辑关系等展开综合研究后发现:“三女为粲。大夫一妻二妾”之说乃《毛传》对《国语》的误读而提出的谬见,以此释诗,不仅与“粲者”的词义不符,还与文本实际相脱离;而季本“男子亦可以为粲”的观点,虽拓宽了“粲者”的诠释空间,但难以协调诗歌章节结构与内容,其牵强附会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辨析诸家异说,唯将“粲者”释为美人,即本诗中的新娘,既可兼顾“粲者”的词义及语用习惯,又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诗歌内涵,是诸说中最妥帖者。  相似文献   
64.
《青青河畔草》为后人广为模拟,其题旨也曾引起学者的热烈争论。本文对这首诗的题旨加以分析辨正,并对南朝作家的拟作予以审视剖析。  相似文献   
65.
孟祥印 《学语文》2012,(6):64-65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工具书。目前,市面上有1998年修订本,2003年修订本两种版本。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几处瑕疵,录于此,并加以辨析,供词典使用者参考,同时也供辞典编写者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66.
柳方祥 《体育科学》2007,27(11):78-82
借助史料论证了秦代收天下兵器是因为六国已灭,天下一统,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广大农民不再需要继续持有已废弃的铜制兵器。一些武术史论著中关于秦“收兵”是为了“禁武弱民”的说法缺乏严格的论证,存在对史料理解的偏狭。  相似文献   
67.
郭超颖 《文教资料》2013,(31):92-93
对贾公彦《疏》于郑玄《注》,或有解之不明及生误处,摘取数则,试述己意,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8.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人教版就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30课《涛五首》中。最近,听一位老师上课,发现老师指导学生赏析诗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提供的参考答案竟然说该诗句表现了岑参“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课后翻阅人教社配套的教师用书才发现,书中的“课文研讨”之“整体感知”部分,对该诗句有如下赏析:  相似文献   
69.
“始作俑者”“令人发指”“染指”三词,皆属贬义词,然在媒体中却常常存在误“贬”为“褒”的情况,现略辑误用句例,并辨正词义,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0.
2009年新年新诗会上,主持人朱车前用了“具体时间+年代”的形式来表示年代:“1980年代有一首诗曾经风行一时,它是改革开放之初从非常年代中走出的一代人的呐喊,它就是叶文福的《祖国啊,我要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