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0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现代小说史的写作中,对现代小说发展历史面貌、通俗小说的容纳、涵盖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一种是视五四小说为自足的系统,拒绝或部分容纳通俗小说;另一种是认为雅俗相加才是“现代小说”,致力于独立通俗小说发展历程的勾勒;还有一种是强调雅俗对峙的“整体”现代小说特征,力图描绘雅俗互动与融合。这些小说史都存在一些问题,如雅俗二元对立模式,站在精英文化立场评价通俗小说等。  相似文献   
22.
武侠小说与文学雅俗之分的文化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中国学的内部运作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传统化中的学统、政统、道统的运作方式决定的,学的雅、俗之分及其在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学的化意蕴决定了学的性质和特点.也决定了一种学形式在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3.
边界与超越--也谈精英文艺与大众文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英文艺与大众文艺既有明确的区别和边界,也能互通转化。将它们截然对立起来,过分强调其相异性,或无视各自质的规定性及差异,一味主张相通互融,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符合中外古今文学演进的史实。从文艺生态学的角度看,雅俗共生,精英与大众并存,恰恰有利于文艺种类的多元化生存和文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4.
消费时代的到来,文艺在逐渐融入大众文化,现代生活日渐审美化和审美的日渐生活化,使文艺创作的神圣性受到消解。原本确定而清晰“雅”与“俗”的这对美学范畴正变得疑惑和模糊,经典的逻辑背景不断被命意裂变所抽空。文艺创作失去了“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神圣地位;儒家美学在审美追求方面,强调乐而不淫、求仁得仁、文质彬彬、克己复礼,温柔敦厚;人生审美态度方面,推崇并倾慕于“雅”,追求温文尔雅;道人品操守与审美创作则标举雅正、正统和雅致而鄙弃淫俗、浅俗和粗俗。所有这些,都是当下重建文艺美学可资我们揭示、去蔽,并加以重新解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5.
张恨水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继承改良现代大众通俗文学,实现通俗小说现代化,延续并拓展了章回小说的生命.他在现代大众通俗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言情模式的突破和人物心理的深度延伸性方面都作了开创性的革新,为中国传统的通俗小说奏出了绝响.  相似文献   
26.
“雅俗共赏”与“雅俗分赏”是业界关于电视文化审美的两种观点,符合受众的审美心理和电视本质特征。为了充分体现电视文化的审美功能和社会作用,雅和俗应该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27.
本文针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期中戏剧小品产生并呈现火热之势的文艺现象,在它的发展历史维度上,从雅、俗文化互动性角度来揭示戏剧小品艺术魅力所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8.
“侠”作为中国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早在《史记》和《汉书》中就专门列出“游侠”的范畴关注这一现象。但由于所谓的“雅俗”之分,当前专门研究侠化的专并不多。陈平原在2002年为其《千古人侠客梦》新版写后记时还说:被人看作武侠小说研究专家,不是一件很舒心的事。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了如曹正《中国侠化史》、陈平原《千古人侠客梦》等少数作外,侠化研究专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29.
《世说新语》虽有千余条各自独立的故事,但这些故事的基本叙事结构相同,因此可以把其作为一个统一的叙事文本,借用现代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色模式”与“语义方阵”理论去寻找其基本叙事模式。从众多故事中提炼出《世说新语》的基本叙事功能:人物鉴赏;基本叙事流程:被鉴赏者的“雅”从隐蔽到显现的过程;“雅”的基本规定性———生命的本真存在与自然显现,不但指清谈、赏誉等“美”,也指汰侈、忿狷等“丑”;基本叙事动力:社会鉴赏审美倾向,对凡是能成为审美对象的现象(包括在社会规范之外的自然状态)加以鉴赏。  相似文献   
30.
《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与“三言”中杜十娘、苏三、莘瑶琴等所处的社会阶层迥然不同,她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代表着雅与俗的两极。但是,她们的婚恋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通过对这两类女性进行比较,探讨中国明清小说中从贵族小姐到风尘女子追求爱情多以悲剧告终的根源、两性关系的缺憾与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