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52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幼儿到六七岁以后,他们的绘画开始由纪录阶段向写实阶段转变。这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培养幼儿的写生兴趣进一步提高其绘画能力。但是,有人认为幼儿学习写生难度大,并会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其实,幼儿从第一天握笔开始,就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写生”。比如在圆脸上画许多卷卷,他就称之为妈妈,幼儿的这种表现可以说是一种不自觉的写生过程,因为他不断地接触母亲卷发是母亲留给他的最显著的印象。  相似文献   
22.
吴亚文 《今日科苑》2005,(8):i011-i011
吴亚,女,字红墨,北京人,多年来得到数位名画家的亲授和指导,本人通过不断的写生,创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艺术风格,擅长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人物。  相似文献   
23.
林散之     
书画家林散之,1898年农历十月初七生于江苏省江浦县乌江桥北江家坂村。他父亲林成璋是一位天性诚厚,无意功名的读书人,其个性与学养对林散之有直接的遗传与影响。林散之三岁即喜写写画画,五岁能对物写生,六岁人塾读书。习字则从描红入手,继临颜,柳名碑,12岁已能为邻居写春联。  相似文献   
24.
在一次班上组织的郊外写生活动中,老师安排同桌一组共同完成一幅写生。理所当然,我和同桌皓阳一组。郊外惠风和煦、鸟雀呼晴,让人心旷神恰,我却被远处的一片灿烂风景吸引住了。渐渐走近,一片向日葵映入了眼帘,挺直的茎,圆形的花盘,就开在斜斜的坡地上,密密的一大片。我沉醉在令人目眩的金色诱惑里,为向日葵的色彩和生命力心跳不已。许久才记起此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本文试图从风景写生课的概念及其不同于摄影和默写的特殊性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风景写生课,并从风景写生课多样性的表现手法和感性强于理性的观念入手主张风景写生教学应把握适当尺度。  相似文献   
26.
北京的苏鹏是个画家。这年八月,他去齐云山写生。山里的孩子们整天围着他转,仿佛从他这儿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苏鹏被孩子们的热情打动了,给他们讲北京和长城,孩子们的眼睛全亮了。就要回北京了,苏鹏决定带一个孩子去北京看长城。他的钱不多,十六个孩  相似文献   
27.
《考试周刊》2019,(81):165-166
初中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指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鉴定必要的品格和能力。教师如何提高美术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四个方面说明了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发现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并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意实践。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28.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绘画写生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引导性、启发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基于此,以小学美术学科为例,着重探究写生绘画教学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教学把握要点,以达到发挥学科启发性作用,促进学生能力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创作的基本理论,同时也确立了花鸟画写生的基本方法,在坚持传统写生"目识心记"前提下借鉴西画实地对写的特点与方法,有助于提高花鸟画的品质与画家的创作能力,在写生中坚持以情入画,用心作画,方可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成就与快乐。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