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4篇
  免费   8篇
教育   5550篇
科学研究   73篇
各国文化   60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218篇
文化理论   51篇
信息传播   56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鲁迅从文化内省角度,以道教为国家民族落后的病源;陈撄宁从文化抗争角度,以道教为抵抗他国文化侵略的良药。在晚清民国的政治、文化与思想语境中,知识分子的个体意识与民族国家话语交织,他们对道教的不同认知,成为他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抗日浪潮中建构民族话语的重要依据。鲁迅对以道教为根柢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欲重塑现代性、健全独立的民族性格;陈撄宁在“淞沪抗战”后,明确主张以道教为“团结民族精神之工具”。  相似文献   
992.
993.
本文分析了鲁迅笔下的一些知识分子形象,对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重新思考。作品中的知识分子被黑暗的旧社会迫害得成病态,畸形,丧失了普通人的思维规律。他们表面道貌昂然,实际上却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不学无术的丈人垃圾,丈人败类,他们是一群孤独者,最终以失败者的身份卷进残酷的社会洪流里。造成这些知识分子孤独的悲剧有社会原因,也有性格方面的因素。这些知识分子的形象体现了二十世纪初旧式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愚昧、虚荣、自私和孤独。  相似文献   
994.
鲁迅认为“讽刺”就是“真实”,是“事实如此”,这种“真实论”的讽刺观与鲁迅对于中国现实的认识与体验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基于对于现实中的虚伪之憎恶与滑稽感受,鲁迅才会将“讽刺”理解为“写实”,理解为对于最普遍最平淡的“实情”的揭露与描写,而这种体验与感受又塑造了鲁迅对于虚伪与伪崇高的逆反性的心理反应模式,并驱动他在揭露虚伪的时候经常使用一种自贬式的反讽修辞.  相似文献   
995.
鲁迅撰写的有关魏晋文学的论著,开创了对魏晋文学作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综合研究的范式;以卓越的“史识”,初步揭示了魏晋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建构了魏晋小说研究的理论框架,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小说史研究方法。其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基本构筑了魏晋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不论是观点的独创性还是学术思路的启示性,都对此后魏晋文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鲁迅重视野史杂说,认为所谓的正史由于受官方意识的影响,历史的真相往往被遮蔽。由于考证是了解历史真相的重要手段,因此鲁迅在整理古籍以及从事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考辨史实,反对主观或片面的判断。鲁迅主张治史应以服务于现实为目的,并以破除旧文明、创造新社会的观念为主旨来评判历史的得失。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深厚的史学素养。  相似文献   
997.
刘恩波 《成才之路》2009,(27):I0012-I0012
鲁迅对周作人的怨中,其实常常夹带着爱和企盼。即使在其逝世前的几天,枕前还放着周作人的书,闲来时也翻阅着。而周作人笔下的鲁迅,在晚年已发生了变化,可以心平气和地打捞历史旧迹了。辽宁人民出版社最近再版了孙郁的《鲁迅与周作人》,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看起来很是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998.
相较于鲁迅其他的小说,《铸剑》无论是从创作方式还是艺术审美趣味上都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有着更为深刻的精神联系。从想象力与诗性美、虚构性与传奇性两方面探讨《铸剑》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融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999.
王劼 《现代语文》2009,(6):76-77
“反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它给文本带来了超越文字的丰富内涵,扩大了文本的张力。鲁迅的作品比较自觉地运用了反讽艺术,《阿Q正传》就是较为成功地体现“反讽”运用的作品之一。无论小说的标题、主题揭示的过程还是小说语言的表达,都具有反讽特点,这种“含泪的微笑”的风格使作品更具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00.
看客是鲁迅作品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类人物形象,在看客身上表现出深厚的悲剧意蕴,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看客形象的悲剧意蕴:人性毁灭的悲哀;民族历史的悲哀;特定时代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