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教育   492篇
科学研究   19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14篇
综合类   351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推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需要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而区域创新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政府作用。政府作为区域创新环境的建设者,间接参与创新过程,并引导和影响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为例,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包括改善地方软硬环境、促进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孵化器建设以及实施“首都248重大创新工程”等。同时,本文也分析了目前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推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包括把握北京城市发展重大机遇,加快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继续推进“首都248重大创新工程”;健全法制环境;增加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通过政府购买等措施扶植重点产业发展,以及密切官产学研联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培育重视合作与交流的地方文化等。  相似文献   
92.
北京耕地流失的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强  蔡运龙  王乐 《资源科学》2007,29(4):158-163
利用1996年和2004年北京市两期土地利用图,提取各类用地的图斑,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96年~2004年间北京耕地流失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6年~2004年北京土地利用变化中,大多数地类转换都与耕地直接有关,耕地流失是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问题;城镇扩展主要占用耕地,且耕地生产力高的平原地区因建设占用而流失的耕地量大;远郊山区耕地被建设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小,但被生态用地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大;1996年~2004年间,尽管耕地面积减少,但耕地破碎化程度却在加重;地形和交通状况对耕地的空间变化过程影响显著。本文研究表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促使北京地区耕地流失的最主要的动力, 由此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北京耕地变化的解释力最强,恰好与前人相关研究结论相互印证;人口快速增长、区域土地市场过度竞争、农业结构调整及退耕还林政策也是北京耕地流失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3.
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控制学院北京市光电子技术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控制学院北京市光电子技术实验室 北京100022,北京100022,北京100022,北京100022,北京100022,北京100022,北京100022,北京100022,北京100022悬臂梁;;可调谐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运用光学传输矩阵和有限元方法对波长可调谐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s)的波长调谐范围  相似文献   
94.
京津冀协同发展,无论从现实需要,还是从长远战略,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以学习型区域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为依据,以京津冀技术差距、经济差距为切入点,综合剖析与回归检验技术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空间面板数据验证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据此提出如何更好地加速实现京津冀跨越式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5.
传统公共外交向新公共外交转型的重要变化是,行为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而是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在内的多样化主体.新公共外交强调,在全球化的交往和传播环境下,人人有责任、有条件参与重塑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增进国际间的互信与认同.基于对新公共外交的理解,文章论述了传统意义体育外交的局限,尝试探讨了赛时新闻发布在建构共享价值观、展现个性魅力方面所能产生的体育公共外交价值,这对各国借助大型赛事开展体育公共外交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6.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北京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主要对策,并以个案为研究提出"高校与农村结合"的双赢模式-发展农民体育,构建北京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7.
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和策略取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登上奥运金牌榜的首席,无论在我国体育史还是现代奥运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竞技体育的突飞猛进已经改变了世界的体育格局,但其发展道路虽然成功却不是无懈可击。从告别悲情体育,走进快乐体育;结束焦虑体育,迎接自信体育;正视金牌体育,欣赏魅力体育;调整奥运体育,发展多元体育和审视申办体育,关注效应体育等5个方面探讨了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和策略取向,并就其中某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批评,以期为中国体育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8.
北京奥运结束以后,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势必有所调整,因此,中国足球迎来了深化体制改革的最佳契机。令人失望的是中国足球在北京奥运后似乎逐渐迷失了深化体制改革的方向,这种体制改革趋势的模糊直接导致了后奥运时期中国足球一系列改革措施目的性和指向性的模糊,其效果很可能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99.
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并对如何在后奥运时代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0.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所蕴含的精神遗产。以来自新浪网的评论及名人访谈为主要资料,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8.0,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认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蕴含了团结、重在参与、和平友谊、不断超越的奥林匹克精神,体现了天人合一、追求和谐、以人为本、刚健有为的中国人文精神,展现了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时代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