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4篇
教育   665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5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犹太教基于"纯洁化"的生活形式的追求而指向的"共同体想象"就其本质而言具有世界性意义,这一点使其在后现代视野中具有了与基督教"上帝观"(后现代条件下)之内涵达成沟通的可能,即通过二者之间的"对话"具有达成关于未来生活设想的"共同意见"的可能性,而这可以为后现代社会下的人类整体未来走向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62.
I. A Brief Account of Timothys Life Story Timothy Richard was born in the prefecture of Kamarden Wales in British in 1845. In 1859, he was christened and became a believer of the Baptists in British. In 1865, he entered into Futwatul Theological Seminary, Harward. After his graduation, he became a Christianity clergyman. In 1870,he was sent to China by British Baptists to do missionary work in Yantai, where he got acquainted with Alexander Williamson and Calvin Wilson Mateer, and me…  相似文献   
63.
新南非建立初期,国家面临种族、党派、政治、经济、社会治安等多种矛盾,南非本土基督教组织把非洲本土的政治、化与西方的基督教思想、民主精神相结合,强调民主、平等的同时,提倡爱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在经济上帮助穷人,用宗教唤起人们的良知,让罪犯在上帝面前主动认罪,让黑人重新找田自信,为化解新南非的种种矛盾,为它在和平、稳定中逐步走向繁荣作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4.
十字架上的神女──《茶花女》悲剧成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伯来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流,他们在不断的冲突融合中形成了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将希伯来文化中的理性人本意识发挥到了极致,宗教人本意识诞生了。这种人本意识与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的世俗人本意识一起,在后世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形象中有众多体现,或浅显或深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仲马笔下的悲剧人物马格丽特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原欲和理性的 巨大作用,来表现人物在摆脱了原始欲望后理性的正确性,进而寻求一条自然欲求和社会道德律令能实现暂时和谐统一的中庸之路。  相似文献   
65.
包拯崇拜是中国古代出现的一种具有广泛社会群众基础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中华民族重道贵德、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包拯崇拜具有生命力的关键;包拯在政治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发展,使包拯崇拜在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性;以包拯为本事的文学作品所贯穿的除暴安良、善恶有报的精神,符合了人们对清平世界的心理需求,使包拯崇拜具有了深远性。  相似文献   
66.
儿童是个哲学家:解读及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一种“爱智慧”的活动,根源于人类的“惊讶”。儿童的本性决定了他们天生是个哲学家,并且不断地在完成着自己的哲学体系。本文以儿童对时间的困惑为例对此命题加以分析、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解儿童、保护儿童的精神萌芽。  相似文献   
67.
华兹华斯在作品中频频论及生死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自己的生命意识,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学现象。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对他生命意识的研究却出现了不应有的忽视现象。从哲学思考和学创作的命题出发,在西方社会和宗教化的背景下,对他的生命意识作比较详细的研究,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68.
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基督教与西方现代主义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的文化反思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文化因子,研究这一影响对徐訏的文化反思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解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何荣汉的陶研新著,在回顾陶行知认信问题研究史的同时,试图说明什么是陶行知研究中的“跨文化视角”,以及它是如何助成人们摆脱长久以来在陶行知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等一系列信仰认知问题上的纠结的。  相似文献   
70.
彝族被称为火的民族,对火的崇拜贯穿于他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火塘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各种人生仪礼围绕火来举行。他们认为火有善恶之分,善火能给人带来吉祥,恶火会使人遭受灾难。火能驱邪除秽,治病消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