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6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邓小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邓小平肯定了在我国要发展适量的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要以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同时又不能实行私有化,不搞两极分化,不容许产生一个新的资产阶级。这一论断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实践,并赋予了崭新的时代特点和实际内容。  相似文献   
62.
邓小平和江泽民结合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 ,对知识分子问题作了大量的论述 ,形成了它们各自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比较二者的这一思想 ,体会其中的规律性 ,有利于认识和把握进而完善当前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作为党的第一代与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邓小平,他们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提出了自己有独特见解的思想主张,两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其中又有创新与发展的问题。两位伟人都从加强党的整个队伍建设、从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以及如何建国、兴国、强国等方面来论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两人思考的着眼点,思考的社会价值观,思考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国内外环境不同,因此考虑问题的思路、理念与采取的方式方法又有差异。他们的思想主张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邓小平确立了价值哲学的根本理念,开启了考察世界的价值视角,提出了若干价值哲学的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作为价值的基础,以现实社会存在的价值问题作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与真理观的统一中把握价值问题,是邓小平的价值哲学论区别于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的根本点。邓小平的价值哲学理论所表现出的从理论体系建构向现实问题研究的转向的倾向,对于推动中国大陆价值哲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以人民作为价值和评价主体的宗旨,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具有重要的实践规范作用;它所蕴含着的一系列方法论原则,对于人们研究和处理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邓小平“先富共富论”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和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6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开始向社会主义法治政治迈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入了制度化和法律化的正确轨道,从而实现了我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第二次跃迁,大大加速了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在这次跃迁中,邓小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7.
邓小平在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中实现高校发展的思想 ,是邓小平高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与科研是高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 ,二者是辨证统一、互相促进的。邓小平这一思想是指导当前我国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68.
当前无论学届的理论研讨抑或“两课”的教学实践,皆因偏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将考察邓小平哲学理论基本特征的参照系误置,从而产生诸多认识误区;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实践相契合为理论支点,在廓清各种认识误区的同时,闸明了如何讲授邓小平哲学理论四个基本特征(实践性、真理性、超越性和总括性)所应注意的理论问题和具体要求;从世界观高度表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时促进的理论品质”和逐步中国化的必然走势;按“三个代表”的总体要求,凸现了邓小平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代表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尤其是哲学发展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9.
邓小平同志第一次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从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战略地位。通过对邓小平法治思想体系核心层、主体层、基础层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做出了邓小平同志是开辟了中国通向法治化道路的第一人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70.
韩振峰 《天中学刊》2006,21(3):29-32
邓小平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主要包括:(1)人口持续控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2)资源持续利用: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3)生活持续提高:逐步消灭贫穷,提高生活水平(;4)社会持续进步:搞好综合平衡,坚持全面发展;(5)建设持续推进:加快改革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