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147篇
科学研究   27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4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胡风的诗学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人和战士原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二是诗的物质是对于现实关系的艺术家的主观表现,三是诗具有自由奔放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2.
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主持期间,一面尽力保持"新"的形象,引领风潮,另一面又淡化自身色彩,不愿卷入政治风潮。这既是由其作为一家大型出版传媒机构的身份决定的,也与张元济对新思潮的认识有关。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商务一度因为思想"落伍"遭到陈独秀等人的攻击而出现危机,但主持者及时调整馆中人员知识结构,并试图邀请胡适来馆支撑门面,缓解与新文化人物之间的矛盾,改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03.
乾隆年间,黟县西递明经胡氏宗族典商巨子胡学梓经营典当,发财致富,成为江南富豪。他生长于一个以"经学传家"的名宗右族,为人好善乐施,一生不惜重金,为家乡和宗族建校助学、修桥铺路、建设祠堂、赈灾济贫,"其义举不能指数"。他的"义行"对子孙后代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从《<希望>编后记》看胡风编辑刊物的倾向是:严肃的文学观,继承与发展鲁迅精神以及主观战斗的现实主义。胡风所编《希望》比《七月》更进一步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艺理想和编辑理念,而每期的编后记则鲜明地揭示了这种倾向。  相似文献   
105.
胡锦涛从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出发,充分肯定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突出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6.
胡瑗认为学不厌方能致诸善之修,并把学习看做是人修养致善的基础和途径,所以他特别强调学而不厌,刻苦努力。同时胡瑗主张切问近思,他认为慎思之才能达深微之义,所以学习要与思考结合起来。此外,胡瑗还特别强调教师学习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博学之才能掌教化之职,所以他要求教师博闻强识,学习一切善言善事,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家。  相似文献   
107.
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和理性自觉,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政党对自身文化发展演变的自觉理性,既对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与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胡锦涛同志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主要体现在他对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把握,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有着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8.
连瑞琦回忆录所述与杨虎城回国反蒋之"箱根计划",不论就其资料出处、计划制定过程,还是就其内容要点及所谓执行过程来考察,均属虚妄无稽之事。口述回忆资料中较普遍存在的"观念性作伪"现象,常具有四种表现形式和五大特征,不仅其辨别甚难,且极易蛊惑史家而导致谬说流行。  相似文献   
109.
20世纪初,面对我国种种社会矛盾问题,在新文化阵营领导人内部发生了分歧,并引发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场争论对探索当时中国的出路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回顾“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过程,梳理胡适的思想并对之进行评价,能够为我们解决当前社会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0.
毛泽东与胡风的文艺思想是同源共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他们能够同构互补,而且都能直接指导文艺的创作实践。胡风的文艺思想直接哺育出了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成绩的七月文学流派,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更是成为千千万万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实践的行动指南,从这些文艺工作者中涌现出了不少大家、名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