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教育   1764篇
科学研究   221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30篇
综合类   105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2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论知识共享的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共享有三种价值观:知识共享是知识的增值;知识共享是知本的置换;知识共享是价值的共享。三种价值观的共同行为指向,都是知识共享。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22.
论文阐述了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指出作为管理创新主体的图书馆应有创新意识及创新对策,并简要分析了图书馆管理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提出一种基于引用关系构建知识库的方法,通过提取文献间相互引用的知识内容来建设知识库.把该方法应用于图书情报学科领域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最后探讨了该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4.
从“知沟”理论到“农家书屋”图书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知沟”理论的内涵解读,明确了我国城乡“知沟”现象存在的原因,结合当前“农家书屋”建设,提出了城乡间“农家书屋”图书配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25.
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剖析,从体制、理论、技术、利用四个方面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便于操作的建议和思路,是"重新认识档案工作"大讨论活动的一个理论成果,对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6.
从知识交流的视角观察图书馆2.0,概述了上世纪末知识交流论出现的背景及其主要观点,并从交流的角度论述了图书馆2.0给图书馆带来的深刻变化。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27.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新特点,并结合湖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创新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出要强化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特别是注重对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强化服务措施,丰富服务内容,积极开展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服务;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8.
探析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理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概要介绍了知识服务的相关理论,主要以中南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理念提出的依据,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理念实现的一些措施。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29.
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应从网页设计、信息资源建设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30.
Knowing is an enacted, communicated process that is difficult to observe, let alone manage, in organizations.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CoPs) offer a productive solution for improving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but the communicative processes that enact CoPs have not been explored, leaving CoPs as an organizational black box. This research extends CoP theory as a means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a CoP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various CoPs, and as a practical means to evaluate the communicative processes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oPs enact the communicative nature of knowing through the elements of mutual engagement, negotiation of a joint enterprise, and shared repertoire. Specifically, two groups of volunteers are examin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in order to explore CoP theory as a dynamic system for examining and evaluat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