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十堰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武当一山独秀、特色彰显不够、整合联动不够、进出不够快捷等隐忧。根据"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明月"的旅游景区开发特点,文章提出打造"武当山"、"桃花源"两大核心旅游品牌,用以整合十堰旅游资源形成两大旅游圈,并就挖掘生态文化资源、彰显景区特色、创建自驾游示范区等方面进行了粗略探讨。本篇主要从打造道教文化、太极文化、汉水文化等核心旅游产品,和郧阳文化、东风文化、七夕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方面阐述了武当山太极养生旅游圈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兴起“文化转向”。文化导向的翻译理论以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发端,并从图里与勒弗菲尔的“翻译规范”和“改写”概念中汲取补充养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多元系统派”理论。梳理该派理论的改良和发展过程,并以其为指导充分研究相关案例,将有助于对该理论的合理性、系统性和应用价值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自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后,桃源便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圣地。桃源究竟存在不存在,如果存在,它又到底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近现代以后,对于桃源的争论特别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叫桃源这个地名的有几十处。《桃花源记》中的桃源的原型在哪里,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学术界,争论和分歧都非常大。现在,铜仁立足打造“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品牌,其依据和文化内涵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本文将对桃源铜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桃花源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桃花源旅游开发条件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在湖南省大力开发各种旅游资源的新形势下,桃花源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提出对桃花源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突出《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的形象特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站在有机地开发整个湖南省旅游资源的高度,把桃花源和附近的大型旅游项目(点)进行系统整合,组合以大带小,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新型旅游产品,在实现多赢的基础上,促进桃花源以及常德市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李绍珊与其女儿李虹玉(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合著的《桃花六记》是一本另类散文著作。全书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史料和科学考证,来探寻桃花的历史渊源,入文、入诗、入画,给读者以美好的向往和奋进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从李渔的戏曲理论出发,以孔尚任的《桃花扇》为例,对"传奇"的界定,《桃花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两相映照,在肯定李渔戏曲理论的同时,也进一步阐释了孔尚任《桃花扇》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天堂》是托妮·莫尼森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小说。通过一个黑人城镇的兴衰 ,莫尼森解读了生活在爱与恨、孤立与融入、分裂与聚合、吸纳与排斥、嫉妒与谅解、同情与冷漠等多元矛盾中的普通人。《天堂》没有性别的栅栏、没有种族的藩篱 ,它鞭笞的是人性的弱点 ,高扬的是人性的精华 ,疾呼的是理性的思考 ,召唤的是同乐同喜的人间天堂。同时 ,《天堂》再次向我们展现了诗意的璀璨。莫尼森将语言原本的鲜活交还给了语言本身  相似文献   
18.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用一柄桃花扇传达出南明末年一代秦淮明艳李香君与清流文人侯方域爱情的悲欢离合。同时,他发挥了班婕妤《怨诗》之后秋风纨扇所承载的士不遇情怀,书写复社文人由于性格软弱所造就的时遇不济。此外,他用扇作为诗书画三绝的载体,通过侯生题诗、香君溅扇、龙友题画而成一柄桃花扇,寄托文人的水墨情怀。再者,白羽扇自武王伐纣、顾荣羽扇挥军开始,就与建功立业的理想、名士风范的追求如影随形,孔尚任借羽扇抒发了对力挽狂澜名士的渴望以及明臣贤将的哀悼。最后,孔尚任让扇子走出剧本,走进舞台,灵动潇洒地描摹人物的性情,点染场地布景,写意无限的韵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文本为根据,从老赞礼形象塑造、春秋笔法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桃花扇》是一部具有反清爱国思想的作品。笔者与持否定论者进行商榷,在对他们所持论据批驳的过程中申述了自己的论点。  相似文献   
20.
《失乐园》深深植根于《圣经》的《创世记》。一方面,受传统和等级思想所限,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塑造的夏娃有着魔鬼般的形象;另一方面,夏娃能与亚当平等交流沟通,向上帝忏悔并勇于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