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废都》与《华都》均反映了商业化进程对文化的冲击以及人文精神的丧失;表现了著名男性的魅力以及对女性的强大诱惑力,表达了人文学者的自恋情结;在赤裸裸的性爱展示中流露出对女性的歧视;在身心疲惫后,试图在城乡的碰撞中寻找人的精神家园。同时,二者还有巨大的不同:《废都》表现的是历史辉煌过后的废墟,《华都》表现的繁华现实背后掩藏的历史废墟;庄之蝶与女性的交往是一种救赎,姚征冬与女性的交往却是对自我身份的一种确证;贾平凹以乡村来匡正城市的荒漠化,而叶辛却把上海与贵州相提并论。两位作家的情绪表现都充满着遗老遗少味,对现代性的拒绝表明了他们的边缘化与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32.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它完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本文主要从其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和人物刻画几方面分析了它所体现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3.
民初知识分子延续戊戌以来的参政热潮,通过报刊政论议评政治和改造社会。至袁世凯帝制运动兴起,知识分子方觉悟政论无用,其标志是《甲寅》杂志于1915年底停刊。此后《新青年》转向思想文化启蒙,发起了新文学运动和伦理革命;《甲寅》中英法派成员另组成《太平洋》杂志,传承《甲寅》的政论传统和法政话语,继续议评时政。但二者相互促进,政论激发人们对新文学和新道德的吁求,新文学促进政论文体的改良,使政论更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34.
《中国新女界杂志》是辛亥革命时期由留日女学生创办的一份重要的妇女刊物。它提出要改造旧女界,建设新女界,它的妇女解放思想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在思想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5.
周刊的隐喻     
周刊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载体是中国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特有的产物。它的阅读者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正在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周刊的产生源于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思想世界的观念嬗变、新一代人的涌现及大学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36.
《妇女与太平天国社会》一书,以太平天国是否实行男女平等政策,有没有形成妇女解放运动为研究主旨,对洪秀全的妇女思想、太平天国妇女的精神风貌,以及太平天国妇女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活动,作了翔实具体的考察,系统、全面地叙析了妇女的历史命运,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太平天国妇女与社会的研究专著。该书在谋篇布局上,采取纵横结合的分析框架,比较好地适合论旨要求;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历史学和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结合的方法,对太平天国妇女作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使全书在整体上显得丰满而有深度。资料丰富,评论客观公允。不失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部好书。  相似文献   
37.
毛泽东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 ,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非常重视妇女问题 ,强调妇女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重要力量 ,主张发动妇女参加革命。婚恋自由、男女平等是妇女解放的重要表现 ,也是毛泽东关于妇女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8.
白居易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关注,超过了此前任何一位诗人。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白居易也狎妓成趣,并且在诗歌中有所体现,这也反映了他女性观腐朽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39.
目前,教育类期刊市场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求编辑树立市场意识,从编辑的角度参与期刊的市场竞争。教育类期刊编辑的市场意识主要包括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经营意识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0.
汤亭亭的《女勇士》已被奉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但由于论者观点角度的不同,该书属于自传还是小说一直没有明确的论断。该书以自传出版,却与传统自传的写作方式相违背,有论者认为是对传记艺术的创新,也有论者将其跟华裔的身份政治联系起来,认为汤亭亭同意将小说作为自传出版是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屈服。通过对上述两种观点加以分析探讨,指出无论属于自传或小说,该书的意义在于它有效地传递了华裔的声音,并为少数族裔如何在白人话语占主导权的社会里构建自己的话语树立了新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