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2篇
教育   56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以红岩故事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层见迭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具有经久不衰的美。红岩文学艺术作品可以统称为"艺术红岩",真善美是艺术红岩的审美价值追求。红岩文化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光彩,人们需要红岩文化,艺术红岩使红岩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展示。艺术红岩旺盛的生命力有利于人们理性地对待当下的"戏说红色经典现象"。  相似文献   
572.
朱光潜吸收和发展了布洛"心理距离说"这一理论,从艺术类型、美学原理、艺术批评等角度可看到"心理距离说"在朱光潜美学体系中的内涵及地位。该文以此为视角来探讨、研究朱光潜的美学方法。  相似文献   
573.
《艺文类聚》基本继承了《文选》"以类相分"的诗歌分类方式,但在诗歌类目的处理、诗歌类文体的排序、诗歌的立类选文等方面,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4.
字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带给我们关于中国诗论传统中关于诗艺的价值争议问题的启示,本文对此展开具体讨论,揭示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论性”,来自于诗论家围绕着诗艺作出的种种文化价值关怀,并强调在诗论考察中建立诗艺的视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75.
美国当代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文论述了托尼·莫里森的生活文化背景和创作经历,对托妮·莫里森作品中处在不同社会文化夹缝中的人们命运遭际的极富魅力的小说世界作一剖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76.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言人人殊,这正说明了"风骨"范畴在现代语境中已被激活成具有无穷再诠释的理论空间.笔者认为刘勰<风骨>篇中"风"就是指表现得鲜明爽朗,能够感染人的主观情志,"骨"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之文辞."风骨"就是指通过凝练端直、精练刚健的语言使思想内容(情志)表达得鲜明、生动、爽朗,从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风骨"的特征是内蕴为"气",外显为"力".刘勰的审美理想是"风骨"和"辞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77.
桐城派文论把理想人性中的道德生命情调视为文学表现的本质内容和文学之美的根本显现。朱光潜继承和发展桐城派的文论思想,主张文艺要表现对人情物理充满想象性同情的真情实感。这一文艺思想是朱光潜移情美学思想和诗境美学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78.
在传统历史观念遭到人们普遍质疑的今天,重写历史不仅是一种建构新历史观的策略,也是一种现代性的需求.传统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这两种形态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倾向,一种是传统的尊重史实的倾向,一种是现代的颠覆历史、强调文学虚构的倾向.总体来说,当下的历史小说创作是一架倾斜的天平,历史小说作者超越历史,更多在艺术虚构中寻找某种生存的真实.  相似文献   
579.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广征博引,通俗易晓.注本所注内容极其广泛,涉及到诗歌题材、风格、意境、作诗手法等方面.注者对注中的具体内容纵横扩展比较,极具艺术品味和学术色彩,同时体现了钱钟书先生在比较文学方面的学术造诣,突出了钱钟书先生独特的"比较"艺术.  相似文献   
580.
Abu-Rabia  Salim 《Reading and writing》2000,13(1-2):147-157
Reading difficulties in Arabic in elementary schoolare usually attributed to the diglossia of the Arabiclanguage, whereby the spoken language is totallydifferent from literary Arabic, the language of booksand school instruction. Educators, teachers, andparents still believe that exposure of young Arabicspeakers to literary Arabic in the preschool period isa burden for them, and is not useful. The presentpost hoc study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exposure toliterary Arabic of preschool children on their readingcomprehension of literary Arabic stories in grades 1and 2.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were 282children, 135 from grade 1 and 147 from grade 2. Ofthe participants, 144 constituted the experimentalgroup, and were exposed to literary Arabic throughouttheir preschool period. The 138 participants of thecontrol group were exposed not to literary but tospoken Arabic during that period. These children weretested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t the end of grade1 and grade 2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generally indicate better readingcomprehension results for the children who wereexposed to literary Arabic than for the children whowere exposed only to spoken Arab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