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672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10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西周时期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师旂鼎铭是一篇涉法铭文,其中涉及到的犯罪是战时违抗军命罪,作为军法判例,它可以反映出当时军法审判的一些程序,我们在对铭文进行集释的基础上,总结出这次军法审判的程序,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西周时期的军法情况。  相似文献   
42.
胡健 《青海师专学报》2011,(6):36-39,43
汉代美学的整体特点在于它的过渡性质,阴阳五行学说将此前的阴阳说与五行说融为一体,提供了一个包括对中国古代艺术影响很大的宇宙观;汉儒的《乐记》、《诗大序》则分别对先秦儒家的音乐与诗歌美学作了总结,提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以道制欲”“以理节情”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43.
以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崇孝尚友为基本命题结构的西周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以德为纲,融宗教、道德、政治为一体,在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上具有典型的原型意义:其"天难谌"诉求"以德配天",开启了中国德治主义原型;其对礼的创造性转换,确立了中国典礼制度原型;其作为传统文化的形成基础衍生传统道德规范,构筑了道德纲领原型。探讨作为原型意义存在的本土化的西周政治伦理思想可为当下政治伦理体系建设提供原型指导,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渐进对接中实现政治伦理思想的"原源之辨"。  相似文献   
44.
糯小麦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特色食品开发,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针对首次种植糯小麦的产量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在更深层次上掌握糯小麦的特性并进行产业化推广,从而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5.
《雷雨》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含蓄的语言和丰富的潜台词是文坛上永不褪色的华彩。以周朴园的语言为分析对象,从语量和语势两角度,探析周朴园的权势意识的凸现手段,体会曹禺的语言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6.
《招魂》中关于帝、巫问答之辞一节的解说历来争论较多。笔者以为导致各家观点出现偏差的原因,排除原文有脱讹外,主要是对"掌梦"和"谢"字的理解不同。其实,文中巫阳所提到的"掌梦"强调的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显然不同于上帝所言的"筮予之"。"谢"字也未必如历来诸家所认定的"谢去"或"徂谢"意,而是作为一种巫术用语,指占卜的结果不灵验。  相似文献   
47.
杨菁长篇小说《欲望水城》采用一种意象性叙事手法,还原了她对郧阳古城的美好记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处理、结构安排、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诸方面都有所创新,大胆突破了传统的小说创作模式,使整部作品体现出明显的诗意化特征。  相似文献   
48.
四川成都二仙庵方丈阎永和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刊《道藏辑要》时将朱道生翻刻八卷本《张三丰全集》进行校订,并增补《无根树词注解》与《如意宝珠》各一卷,作为17种新增道书之一,收入"续毕集"。此书在清代共有3种刻本,体例不一,内容有别,优劣得失,兼而有之。考察阎永和重刊本的时代背景、版式特征、补辑内容以及文献价值,有助于人们客观地看待这部道教经书。  相似文献   
49.
《周易》无疑是一部神秘的著作,一阴一阳.昭示了天地问变幻莫测的规律。它对现代的生活有许多启示,并且与世人关注的廉政文化有联系,这可以从《用易》本义、卦爻结构与特殊语汇三个层面揭示其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
杨绛先生的长篇散文《我们仨》自始至终彰显着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此起彼伏之中的知识分子人文情怀。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挚爱亲情的浓墨抒发;二是爱国情操的本然流露;三是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宁和凸现。这三个方面浑融一体、交相辉映地诠释了杨绛一家在梦魇和苦难中的知识分子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