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0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67篇
教育   9575篇
科学研究   680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210篇
综合类   57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43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887篇
  2013年   786篇
  2012年   965篇
  2011年   1101篇
  2010年   860篇
  2009年   761篇
  2008年   832篇
  2007年   985篇
  2006年   907篇
  2005年   805篇
  2004年   659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493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意象是诗词意境的重要构成单位,在古诗词中有着特殊位置。意象既不是物本身,亦不是心自体,而是二者互孕共生的产物,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融合。"鸿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作为客观物的鸿雁,经过诗人独特的人文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意蕴。本文试从建构类型上将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进行分类,并分析探讨其各自蕴含的丰富寓意。  相似文献   
82.
社科学报编辑编排的规范化是全面提高刊物质量,促进社科献在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快速交流与传播的必要要求。关于“作工作单位和作简介、关键词与主题词的关系、注释与参考献的标注“三个问题的规范是目前学报规范化建设中困难而争议较多的问题,当引起学报界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83.
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大规模古籍文本可视化分析与挖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古籍开发与应用模式已难以适应人文学科研究的需要,人文学科研究者期待一个技术逻辑和人文逻辑相耦合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出现。本文从古籍文献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出发,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与面向数字人文研究跨学科方法,以大规模中国古籍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研究理念,对古籍进行整理、标注、自动分词等处理,以词频分析统计为研究核心,采用数据降噪、基于窗口时间单位的统计分析计算、滑动窗口预测等分析与挖掘方法,采用大数据实时分析技术,实现了实时、在线、立体、可视化、定量分析字词的历史词频分布规律,创建了一个以语言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人文学科研究为主的古籍实时统计分析平台,可辅助研究者在大量的古籍文献中发现新的模式、现象、趋势等,实现古籍开发与应用模式创新的初步尝试。图11。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84.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NASIG has evolved as a community, supporting the exchange of ideas regarding serials in the early days and more recently expanding into broader topics such as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s. Thirty years of NASIG conference programs, publications, workshops, and webinars will be evaluated to identify trends and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NASIG as an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85.
[目的/意义]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在科技情报分析中用来发现学科主题、挖掘研究热点以及预测研究趋势等。对常见的科学文献文本语料库(关键词、摘要、关键词+摘要)进行LDA主题抽取效果的评价,以揭示不同语料库的主题抽取效果,提高LDA在科技情报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过程]对上述3种语料库下的LDA主题模型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基于查全率、查准率、F值以及信息熵的定量分析和基于主题抽取的广度和主题粒度的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主题抽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结论]通过国内风能领域的科学文献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定量分析还是从定性分析来看,摘要和关键词+摘要作为语料的LDA主题抽取的效果均优于关键词作为语料的LDA主题抽取效果,并且前者在主题抽取的广度方面表现更好,而后者抽取的主题粒度更细。  相似文献   
86.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接受群体,呈现着不同于成人的文学接受特点。个体阅读需要、作品吸引力和成人引导是促成儿童主动的或被动的阅读动机。在阅读兴趣选择上儿童表现出明显的渐变性和群体差异性。形象思维是儿童文学接受的主要思维形式。以直接印象介入作品,从故事层面感知而不以理性去判断作品是儿童文学接受中的主要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阅读活动还明显带有感性冲动性,即情感性。  相似文献   
87.
张清水不仅搜集与整理了数量可观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作品,而且还对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88.
梦是人类固有本能,是生命资源。所谓人生,实由“实生活”和“梦生活”两部分构成。这一构成方式,为学和宗教提供了巨大空间,它们都关注着人类的善恶生死,排演着各式各样的悲、喜剧。在宗教“绝情”处,学继续“用情”,二相反相成,拓新着我们的研究视野,使“人生看点”更加丰富、好看。  相似文献   
8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要求古诗教学体现其新理念和新方法,从具体感知、激活想象、触发情感等三方面入手,正确把握语文教学乃至古诗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古代文学表现的基本精神,也构成了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即:“大一统”思想指导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建立在“民为邦本”基础上的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以追求完美为前提的忧患意识。如果从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河南文学,可以明显地看出,以赵宋王朝的建立为界,前后可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在前一阶段中,河南文学的发展与全国文学的发展是同步前进的,其主要形式是诗、文,主要内容是抒情与明理。在后一阶段中,河南文学的发展与全国文学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在这个阶段中,全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叙事文学逐渐占据主流位置,传统的诗、文降居次要地位。而河南文学的发展却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倾向,以至于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