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232篇
科学研究   28篇
体育   604篇
综合类   204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运动疲劳对大鼠海马CAI 区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学的方法,揭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有氧运动组(AG)和运动疲劳组(FG)。采用微电极技术在体观察运动训练后大鼠海马CAI区神经元自发及诱发电活动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被动回避行为条件反射的方法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FG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自发和诱发电活动均显著低于CG组和AG组(P〈0.05)。FG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低于CG和AG(P〈0.05,P〈0.01)。结论:运动疲劳可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并降低其学习记忆能力。提示: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与学习记忆能力有密切关系,运动疲劳导致海马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可能是其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
研究发现,人参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及其代谢产物。大量的研究发现人生皂苷能够增加肌肉中氧气供应和弥散的能力、并增加葡萄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谢,从而明显增加人体的运动耐力。同时,人参皂苷能促进运动后肌肉能量储备的恢复、减少乳酸产生和降低肌肉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63.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结合自身训练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因素和如何对疲劳进行判断,并针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选用9 只健康成年 S D 雄性大白鼠,采用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方式,通过运动前及运动后即刻从心脏取血, 测定其力竭运动前后血浆尿素氮、支链氨基酸、氨的量变情况。结果表明急性力竭性运动后大鼠血浆尿素氮、支链氨基酸、氨含量均呈明显增高, 且前两者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5)。结果提示急性力竭运动后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支链氨基酸的代谢增强,血浆氨、支链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疲劳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激光淬火齿轮的疲劳寿命试验,激光淬火齿轮与调质齿轮的疲劳寿命对比试验,抗剥落试验,以及激光淬火齿轮表面残余应力的测定等;分析了影响齿轮激光淬火抗疲劳破坏和耐磨损的因素;提出激光淬火齿轮疲劳寿命大大高于常规淬火齿轮。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门座起重机平衡梁的测试和检查,发现铰处腋部有裂纹,经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的计算复校,并与门机测试结果相对照,得到了平衡梁腋部裂纹系疲劳所致的结论。该结论对我国近千台港口门机管理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已经开裂的平衡梁所应采用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7.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在查阅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169名国家及省级优秀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证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5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证候:筋肉疲劳酸痛证、运动性失眠证、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证、肾气不足证及月经失常证,并结合运动性疲劳证候的生理性特卢、,制订出诊断标准。作者认为运动性疲劳证与内伤虚劳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8.
运动中心理变化的某些生化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机体神经递质与心理变化的某些联系,阐述了运动中神经递质变化对心理过程影响的生化机制以及神经递质在运动中的生化变化对运动性疲劳发生的生理学意义,建议人们对机体神经递质在运动训练或比赛中发生的生化变化规律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是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肌肉疲劳时神经肌肉系统兴奋性的变化规律,以10名健康男子为对象,采用随意性最大的肌肉收缩(V组)和电刺激诱发肌肉收缩(E组)的两种运动形式,对足背屈运动引起胫骨前肌疲劳时的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的表面肌电图(sEMG)和诱发肌电图(evoked EMG)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1)V组和E组的sEMG积分值和平均频率均出现了降低的趋势,而且E组的变化较为明显;(2)E组的胫骨前肌(主动肌)Mmax和H/Mmax明显降低下,比目鱼肌(拮抗肌)Mmax和H/Mmax在胫骨前肌疲劳后则无明显变化;(3)V组胫骨前肌与比目鱼肌的H/Mmax在疲劳发生后均表现出显著低下,但二者的Mmax却无明显变化。结论:肌疲劳时不但主动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受到了抑制,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也受到了类似的影响,但由于肌肉收缩方式不同而上述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0.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篮球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前提下,总结出几种判断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方法:生理指标测定法、自我感觉、一般观察法。提出几种有效的恢复手段:教育学恢复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方法、合理的营养补充、心理学恢复方法。以期为运动员训练比赛后疲劳的诊断和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