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回族丧葬习俗中的宗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丧葬文化并非凭空产生,也不是哪个人的主观臆想,而是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回族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其丧葬习俗直接导源于伊斯兰教,表现出明显的宗教特色。如回族丧葬习俗的土葬和速葬的特点遵循了伊斯兰教复命归真的教法,薄葬的特点遵循了伊斯兰教笃信后世的教法。  相似文献   
72.
汉碑婚丧词数量可观 ,时代确定 ,学术价值极高 ,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资料。本文拟通过对汉碑中婚丧词的考释、分析、引证 ,揭示该类词的基本面貌 ,同时也考察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这类词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羌族释比与丧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释比,是羌语对羌族民间经师的一种称呼,是羌民族社会自然崇拜,万物有灵信仰的产物,这在古羌部落社会时就已出现。释比作为羌族社会历史、文化等的主要传承者,在羌民族社会生活中有其极高的地位。受羌族社会之民俗信仰的支配,依照羌人的生死观,人死后,其灵魂永不消亡,生者要为其送别,由此也派生出繁多的丧葬形式。释比,自然也成为丧葬礼仪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相似文献   
74.
作为布朗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文化,在内容的形式上都显示出它自身特有的风格。布朗族的丧葬文化负载着诸多历史文化内涵,向我们传递着许多古代的信息,从而反映出这一古朴民族的社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5.
张勇 《铜仁学院学报》2006,8(3):20-24,41
本文试图从零星的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资料中理清黔东(贵州省铜仁地区)丧葬习俗的脉络,并对有关习俗进行论证。本文还试图简单分析黔东的丧葬习俗及其延续——家族祭祀中存在的祖先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76.
通过重读《汉书》,对比刘贺先王后帝的表现和其他不守丧礼的结果,可知他在奔丧和典丧过程中所表现的诸多违礼行为,正是他一贯不修个人品行、不好治国之道的体现。而且惩治"不孝无礼"乃是先王们的惯有做法,故而《汉书》的相关记载真实可靠,对此海昏侯墓存在诸多与之相合的信息,亦为其证。至于随葬的儒家经典,反映的只是当时尊孔崇儒的社会风气。刘贺帝位的被废,就是在于他"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不是霍光因私废公,更不是班固刻意丑化,由此可观丧礼对于西汉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7.
《儒林外史》丧葬礼仪描写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涉及了大量的丧葬礼仪描写。从民俗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从民俗与社会生活关系等角度,对本小说中的丧葬礼俗描写做了多角度的观照。丧葬礼仪描写的价值在于以浓郁悲情氛围形成独特的表现手段,揭示了明清时代传统人文精神的缺失,反映了明清奢靡趋利的社会风气和下层贫困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8.
祭文本该由他人写,挽歌本该由他人唱,但是陶渊明却破天荒自祭自挽.悲叹"箪瓢屡謦,絺綌冬陈"的贫困,回忆童年"合欢谷汲,行歌负薪"的欢快,留恋"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的乐趣,表达"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的遗憾,抒发"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坦然.这种自祭自挽是高人对生命的大彻大悟,足以感染后人.  相似文献   
79.
磬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伴随着中国传统的礼乐合一制度,磬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的各种礼仪庆典、丧葬祭祀,磬都是不可或缺的伴奏。当然,现代的传统民俗活动和古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但磬的身影在这些活动中并没有销声匿迹,相反还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殡葬改革属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移风易俗,其运行具有反复性、规避性的特点。从法社会学角度看,社会心理因素及基层政权的操作是影响殡葬改革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制度(建构秩序)与习俗(自发秩序)的对撞与博弈乃是影响殡葬改革成效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