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王龙 《培训与研究》2008,25(1):79-80
孔子的君子观集中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其"中"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君子人格模式的建构上,而"庸"的思想则主要体现在君子学道修行的方式上。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思想的根基,先秦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圣人、君子两个不同的层次,文章着重分析君子人格,展现了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丰富内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件大事,近代社会的士绅以其独特的见识和目力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推动新政前进,使新政全面打开中国的现代化闸门;另一方面,新政的各项措施尤其是军事变革以其历史的前卫性对士阶层的命运起了主宰作用,士阶层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清末新政与士阶层的互动关系体现了历史的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14.
意志是一切德性的基础,一切德性也必然呈现出意志的力量。个体道德意志的养成既需要外在的培养机制,又需要自我培养机制。在实践的基础上,道德意志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和途径养成:学思结合、道德践履、慎独、积善成德。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着力塑造了一个相当完美的“君子”形象:内省修己;别于小人;志于天下。其中凝聚了孔子对世间所有美德的向往,也是孔子自律和他律的准则。凡此种种道德修炼要求,主要是针对处于由被统治阶层向统治阶层过渡的士子们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6.
"人生艺术化"是以审美观照来克制对人生实在物的过分欲求,它挣脱了各种现实的束缚与狭隘的人生局限,最终带来人生境界的提升与拓展。人的生活审美化、艺术化,艺术自然便成为人生命存在的一种特殊方式。"人生艺术化"的意图是在寻找生命的和谐中让生命获得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影梅庵忆语》是冒襄悼念他的爱妾董小宛而写的回忆性散文,该文因其描写的爱情故事极富传奇性和感染力而流传甚广。但如果从冒襄的家世生平社会和他所处时代背景出发,并结合《影梅庵忆语》的文本内容分析则会发现:在追忆儿女私情的文字背后,暗藏着冒襄身处时代巨变中进退失据、忐忑不安的士人易代心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观察中药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 predomina nt,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加味柴芍六君颗粒中药组和培菲康西药组,分别给予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及口服培菲康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治疗2、4周后、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随访时,结果两组的证候总积分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1.1%,西药组为70.4%,2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在单项症状方面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等改善情况中药组要优于西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第1、第3个月随访中药组证候积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IBS-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在儒家看来,人伦规范源于天道。儒家的人学思想主旨就是以天命的人伦为依据,以践行人伦,并使人伦关系达到"中和"作为人生的最高成就。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即是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君子。  相似文献   
20.
鲁仕骥是阳明学说的身体力行者,是关心国计民生的贤绅循吏。他早年师从朱仕琇,在朱仕琇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风格。姚鼐称赞他的散文“冲夷和易而有体”,曾与他讨论散文美学中的“阳刚”、“阴柔”问题。鲁仕骥后来对姚鼐非常崇拜,他对姚鼐的推崇直接导致了他的门生陈用光对桐城古文理论终生不易的宣传和实践。他的创作成就不是很高,散文理论上也有缺点,但他的确促进了桐城古文在江西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