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3412篇
科学研究   17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74篇
综合类   38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以仁自觉带有郁达夫的色彩,虽列文学研究会的门下,实属于"郁达夫族群"的一员."郁达夫族群"的主体心理建构是他们心灵深处的自卑,由自卑而导致他们情感领域中的隔绝和孤独,自卑和孤独所致的的心理紧张又催逼他们焦灼呼唤着理解.在这感情的内煎和外化过程中凸现出他们的独特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02.
中西部农民心理贫困与塑造人格现代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西部地区农民在SCL一90量表测评中,各因子分及其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本研究表明,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农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越穷越悲观,越悲观越穷”,物质贫困导致心理贫困,落后的生存环境形成落后型人格。我国在加入WTO即面对社会转型期,应着重塑造农民人格的现代性,以农民人格的现代性,推进中国全民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3.
杨一笔 《高教论坛》2003,(1):91-93,98
本文认为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竞争挑战的高素质的专门艺术人才,专业艺术教育应重品德,重基础,重学养,重个性教育。  相似文献   
104.
当前我国的信用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存在诸多信用失范现象,这导致了现时信用环境恶劣,也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法学界也对此予以关注,并试图以民法典立法确立信用权为人格权的路径进行规范,并且当前几个建议稿对信用权的规定有很大不同,皆有不完善之处。因此,应当进行整合,在未来民法典中对信用权作出完善的规制,构建我国的完整信用权制度,形成完善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5.
柴欣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1-114
王熙凤和思嘉丽分别是东西方小说的“女强人”形象代表,她们为权力而奋斗的故事是“女强人”的成功之道。性格的差异和手段的不同,使她俩有着不同的命运,她们的形象也闪烁出不同的光芒。通过分析两者的性格和命运来探讨她们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6.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探讨了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和教师的自我保健。有助于加强教师自我心理保健。  相似文献   
107.
大学生学习自由主要是指自由地选择所学课程和教材 ,自由地选择教师 ,自由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方式以及形成自己思想的自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各高校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不断地在学习自由的条件和形式如学习年限、专业选择、课程设置、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 ,并“给个性发展以宽松的空间” ,从而使大学生能自由地涉猎、学习和思考 ,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8.
屈原人格开启了中华民族的人格风范,成为几千年来沉淀在人们心中的人格美的典范。本文试从屈原经历的三个层次的内心冲突(即坚持理想与屈从世俗的冲突,去与留的冲突,生和死的冲突),揭示屈原人格的孤独性。  相似文献   
109.
高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的特点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开展心理卫生教育从根本上讲是落实高等教育目标,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0.
本文试从司空图的生活环境和诗学背景重新认识(诗品》的价值,主要从创作的观察体验、艺术人格的修养、审美态度的形成、艺术境界的生成、艺术结构与语言的安排、风格的造就等方面,发掘其理论意义,认为该作的生成是对唐人诗学创作经验的隐性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