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428篇
科学研究   10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8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体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在旅游风景的欣赏过程,当旅游者作为欣赏主体去体验和感悟风景客体时,旅游者会借助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来欣赏和领悟风景的美。以始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相似性为理据,始源域身体场的特征映射到目的域山水风景中,形成山水风景是身体这一隐喻。通过身体隐喻来欣赏和感悟山水风景,使人更能体验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的感觉。  相似文献   
9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原本只用于交通运输中的行业语经常被泛化使用到其他领域,并随之衍生出非专业语义的新义。交通运输类行业语的泛化大致处于"临时比喻——出现泛化用法——形成固定义项"这样一个连续统中,并在泛化过程中表现出了较为丰富的特点:结构上以偏正和动宾式为主、意义上有较为鲜明的形象色彩且为人熟知、泛化过程具有渐变性、泛化使用具有不平衡性和成组性等特点;其泛化方式主要体现为隐喻式、转喻式和引申式三类;而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自身的特点与要求、语言使用者的变化等是交通运输类行业语泛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93.
语篇衔接手段在语篇构建及语篇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并掌握语篇衔接手段对英语学习及英语应用至关重要。通过举例分析,介绍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的特点,研究其在语篇构建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在实现语意连贯中的效果,以期对英语学习及其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4.
隐喻论与象似性同为认知语言学下的重要理论,探讨这两种理论与高中英语教学的结合,并分别介绍了隐喻论与象似性在词汇与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对于如何利用这两种理论改进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5.
认知语境是人们根据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经验对外部世界里的事物进行认知后产生的结果。隐喻则是人们根据头脑中已有的某件事和经验来理解、判断和认知另一件事或经验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因此,对隐喻的正确理解最重要的依据是基于认知语境基础上的。对隐喻的翻译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结构,因此要正确地进行隐喻翻译,就要寻求双方共有的认知语境以便理解和掌握话语中的真实含义,以期得到最成功的翻译结果。《诗经》三百篇中描写了许多动植物形象,这些形象都是作者进行诗歌创作时运用隐喻思维的产物,对隐喻的理解不当,就会使译文产生偏差。目前,《诗经》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译者的认知语境情况对翻译活动以及翻译文本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以认知语境为理论基础来分析《诗经》中的隐喻翻译情况就显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日汉“顔/脸”的惯用语的引申义。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词义转移都是基于隐喻、转喻以及建立在转喻基础上的隐喻来实现的。认知语义在转义时的一致性表现为4个方面,非一致性表现为7个方面。任何语言的背后都隐藏着由来和历史、语言的特征。在反映文化的个性的同时,文化的原因又对语言起着制约和限定的作用。由于所居环境、生活行为方式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千差万别,直接形成了各民族惯用语的不同特色。日汉“顔/脸”惯用语的隐喻、转喻的探索研究,将有利于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7.
英语阅读的困境在于阅读者缺乏相关的异域文本信息。翻译行为在阅读者母语认知框架内引入新信息,扩展阅读者的认知语境以帮助阅读者以较小努力建立与英语文本的最佳关联,从而达到阅读交际的目的。阅读中的直接翻译行为强调对文本交流线索的体现,是引导阅读者达到更准确阅读的重要策略。由于对相关性的强调,对异域隐喻的翻译行为将进一步减少认知努力,使阅读理解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98.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人类的认知方式与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共同作用于词汇语义的生成与发展。汉语中大量语词都和饮食密切相关,究其根源,中国人素有饮食思维,与"泛食主义"文化共同构成饮食隐喻普遍存在的动因。以"炒作"为例,分析了该类烹饪基体的"速度"、"方式"和"结果"实现了向生活事件的投射过程和方式,所选取的典型语料表明,娱乐圈和经济领域内的"炒作"表达是其隐喻意义跨体使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
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基础,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探讨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和语类特点。研究表明,公益广告隐喻表征方式主要可分为六类,图像和文字互动构建的多模态隐喻能在视觉和心灵上给广告受众带来强烈震撼,进而达到劝谏效果。  相似文献   
100.
语块是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其相关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国内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该研究着重考察二语学习者在口译产出中的语块使用情况。通过对7名英语口译专业学生的汉英口译语料及问卷、访谈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英语口译专业研一学生在汉英口译中对语块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对语块的运用能力需要提高。就结构而言,动词词组、名词词组等短语类语块使用频率要高于小句类语块的使用频率。(2)对语块使用的准确度方面不同学生差异较大,但产出的大部分语块是正确的,分为完全正确和部分正确。(3)大部分正确语块得益于同学平时的积累,错误语块产生的原因分为同学用近义词对部分语块中单词的替换,或将整个语块转译;另一方面是对语块的不完全理解及体现在笔记上的内容缺失等。(4)语块的准确及高频使用能提高口译的准确度,流利度和信息完整度,即提高译员的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