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4740篇
科学研究   44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62篇
综合类   32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staff motivation,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among the librarians and library staff in six selected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Nigeria. The target population for the study includes the professionals and nonprofessional library staff. A total enumeration sampl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select 180 respondents, which represent the sample for the study. Data was collected using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itled “Staff Motivation,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Questionnaire” (SMSJPQ). Six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developed and answered by the stud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brarian and library staff are highly motivated with regular pay while the least motivational factor is frequent interaction with their friends. Library staff are primarily satisfied with their jobs when they are in constant link with their friends. Professional library staff significantly experience better work motivation than their non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staff motiva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and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he two factors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exer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terminant of librarians and library staff job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study recommended improvement in the level of motivation of nonprofessionals so tha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 would not be so much pronounced.  相似文献   
22.
《第七天》是余华继《兄弟》七年之后完成的最新一部长篇小说,描绘了主人公死去后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勾起的回忆,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平等、和谐的死亡世界。经过分析,作品中的生死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作品中的人物对死亡没有痛苦或恐惧,能够理性地看待死亡;生与死的意义被颠倒,死亡世界接近理想中的现实世界,更加引人向往;生与死由“爱”这条纽带联系起来,让人们在冰冷中感受到温情。这部小说暴露了大量的社会现实,引人深思,也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23.
24.
In the enthusiastic trend of English learning, an abundance of work is contributing to practical assistance to adult learn-ers in contrast with the paucity of attention on the learners’psychological ba...  相似文献   
25.
体验主义认为,语言源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语言中的词汇通过隐喻的影射作用,获得新的语义。从身体的基本部位之一———"面孔"入手,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可以证明自然语言中的大部分习语和普通词汇一样,其抽象语义也是通过隐喻的影射作用而获得的;在不同语言的习语中,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26.
高艳丽  李方木 《双语学习》2007,(7M):137-139
作为文化上处于劣势的性别,女性积极追求爱与性的权利通常被剥夺,正如《牡丹亭》和《莎乐美》所揭示的,当有个别女性起来反抗时,会遭到各方面的抵制。东方女性杜丽娘郁郁寡欢,终其一生,而西方的莎乐美则能够大胆追求自身欲望。然而,她们的爱有殊途,情却同归,在死亡面前真正得到了考验。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表象和发展轨迹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变化,研究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从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8.
什么叫爱情?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不同年代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从爱米莉与常人不同的恋爱经历。分析她在某种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29.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融人了作太多的思想观点,所以这一人物形象从他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章通过对贾宝玉情理世界的剖析,认为“情”和“理”的冲突是造成这一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是贯穿全书的-明-暗两条线索和作创作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30.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接受群体,呈现着不同于成人的文学接受特点。个体阅读需要、作品吸引力和成人引导是促成儿童主动的或被动的阅读动机。在阅读兴趣选择上儿童表现出明显的渐变性和群体差异性。形象思维是儿童文学接受的主要思维形式。以直接印象介入作品,从故事层面感知而不以理性去判断作品是儿童文学接受中的主要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阅读活动还明显带有感性冲动性,即情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