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8261篇
科学研究   54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89篇
综合类   54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795篇
  2011年   691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681篇
  2007年   910篇
  2006年   895篇
  2005年   764篇
  2004年   588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533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3 毫秒
991.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转向以“统账结合”为特征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表面上看  相似文献   
992.
荒木纪幸等人立足于使道德课成为愉快有趣且富有价值的时间的目标取向,在研究科尔伯格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日本道德教育的实际,开发出“一个主题两课时”的道德两难教学模式。以这一模式为核心的荒木纪幸等人的研究具有实践性、革新性和有效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3.
唐君毅则在晚年撰成了洋洋80万言的<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一书,把现代新儒家的这一诉求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本体论方面,他借鉴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诠释儒家的心性之学,力图证成"道德理性"的本体论地位.在价值观方面,他提出"人生九境"说,阐发儒学现代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因社会变革而导致的对实践概念是否应重新界定的争论,已成为实践美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鉴于哲学理论的发展是通过对作为本源的理论原型的反思而实现的,所以,从康德的实践观点出发,认识人的艺术实践与道德实践活动,这对当下实践概念的重新界定极具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教师师德的培养应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通过对人格的探讨 ,提出在教师道德建设过程中 ,应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6.
对于《尚书·康诰》中“殷彝”“殷罚”的解释 ,历年来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多数学者解释为“殷家之法” ,这是不确切的。“殷彝”“殷罚”正确的解释应为“中正之法” ,即比较缓和的、轻重适宜的刑罚 ,而不是所谓的“殷家之法”。为了巩固新生的西周政权 ,周公制定了若干新的刑罚  相似文献   
997.
培养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主要有4条。第一,调整教学计划,实现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结构的整体优化;第二,注重“两课”的课堂教学与改革;第三,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第四,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98.
对未成年人进行孝德教育,必须继承与弘扬传统孝德的精华,其主要内容包括:孝养教育,孝敬教育,感恩教育等。加强未成年人的孝德教育,父母必须树立现代孝德教育观念;培养未成年人的孝德情感;为孩子树立孝敬父母的榜样;为孩子提供孝德实践机会,强化孝德体验。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当代实践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观,从新的历史高度上,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将发展价值论由重物推向重人,将发展目标论由社会推进到人的全面发展、将发展方式论由线式与对立式思维推进到互进式和明式,将发展理论提升到以人为核心的新境界。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理论的新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国外高校主要的德育途径的研究,揭示了显著课程与隐性课程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显著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具体表现,提出了在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我国高校德育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