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94篇
科学研究   14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16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针对当前人才市场对大学毕业生整体素质与能力的新要求,结合现代高数的教育目标,着重从教师以身立德、为人师表和利用教材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数学教学中时应遵循的原则等方面阐述了在高数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2.
文章通过品阅“侠”文学作品,从中发现侠的言论行为与其内在武德修养、人格品位建立了某种必然的恒常性的联系,有效地使得侠之“武”升华为侠之“德”。即“赌技服人”的魅力风范,忍让谦恭的精神风度。该研究对当今“武术人”在武德修养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3.
基因兴奋剂:科研自由与道德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技术的发展有着崭新的医学前景,但也可能在体育领域内被滥用。北京奥运面临着基因兴奋剂的巨大挑战,除了在法律法规方面加以限制和改进检测技术外,也应从基因兴奋剂开发者的角度思考科研人员在追求科技进步、科研自由,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应该接受自身道德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4.
浅析现代武德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探究武德的渊源、归纳旧武德的内涵及弊端人手,从继承和时代要求的角度提出现代武德涵盖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5.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新加坡短短30多年就发展成为西方公认的发达国家,在道德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其成功的法宝之一。中国与新加坡具有相同的中华文化传统,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又都出现了道德滑坡,因而学习新加坡道德重建运动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道德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6.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关于修身的思想.两千多年前,儒家大师孔子就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修身之道,他提出的关于立志、学习、自省、慎独、自讼、克己、实践、循序渐进等修身思想对今天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目前正处于学习阶段的高校师范生来说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为其进行自我修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探源和逻辑分析研究的方法,对中华武德受不同时期主流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所谓文化性格是指一定时期独特而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如侠文化、封建农耕文化、儒家文化、新文化等等。它们都能对一个时期的官风民俗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就中华武术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结合中华武术伦理道德发现: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发扬自强不息的武德品质有利于适应社会的需求;发扬武德中的见义勇为精神能够有力地打击犯罪,稳定社会秩序;讲究礼仪可以完善青少年的人格;崇德扬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9.
试论武德的现代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武德应该具备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不怕吃苦,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徒,遵纪守法等为内容的新武德。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0.
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道德,则是近代以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争论的问题。《中华传统道德的现代意义》一书,立足于一个民族的生命和她的道德传统的生命是同一的理论视点,既尊重传统,把传统道德作为我们当今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又立足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把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人际关系为主线、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为核心,对中华传统道德进行了富有新意和创意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