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446篇
科学研究   17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84篇
综合类   18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学衡派把中国近代危机归结于道德危机,提倡“道德教化”以挽救民族。“道德教化”思想的产生有其现实基础——功利主义盛行;亦有理论依据——人性二元论。“道德教化”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道德理想主义特征,却又点出了自我约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2.
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是“顶岗实习”最根本的出发点。“顶岗实习生”这个特殊群体实践性知识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支教”农村薄弱学校和自身顶岗“实习”的效果。就“顶岗实习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外部条件存在的问题,可从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的调整、“顶岗实习”过程的指导与评价的加强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03.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提高"品德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从课前准备,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新课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主题学习,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多元评价,激励学生的行为意志;课外延伸,激增学生的良好习惯五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4.
当前对哈耶克法哲学的挑战来自三方面:一是调和休谟和康德两种不同认识论指责;二是对哈耶克保守主义的指责;三是对哈耶克功利主义的指责。这些指责误解的成分多于真实的成分。哈耶克现代自由主义法哲学的困境在于,忽视了道德情感在现代法治社会的纽带作用,把"厚"实的古典自由主义变"薄"了。其出路在于重新回到古典自由主义,在法律正义的主导下,营造出温情、友爱和互助的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5.
自律和义务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通过自律概念,康德一方面批判了受控于自身欲望的非理性行为,强调了理性在道德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拒斥了那种出于外在权威和规范的他律,强调道德本质上是一种自律行为,道德法则是理性的自我立法,道德的根据既不在于自然情感的倾向也不在于外在权威的约束。而义务概念凸显了人作为有限的存在者自身的二重性,真正有德性的人不仅是有理性的、自我立法的人,更是能够在理性与欲望的冲突中坚持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到自己义务的人。  相似文献   
106.
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推行惠政、薄敛、节用、爱人;重教轻刑,反对"不教而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臣子不能欺君,但君主有错应犯颜谏争。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峭法严刑,"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君主用"术"驾驭群臣;独揽大权建立专制,"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汉武帝以后的统治者,根据封建统治的需要,"德主刑辅",德治与法治结合,刚柔相济,成为中国传统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07.
分析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及现状,认为目前我国研究生学习阶段生命教育缺失是导致有些研究生心理素质较差,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强的重要原因,提出了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拓展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作用,重视实践教学等加强研究生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8.
高校诚信是指高校坚持"诚实守信"的办学理念,在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做到以信育人、以信立教。我国高校诚信缺失表现有多种,这必然损害高校的形象,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打造诚信高校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9.
《鸠那罗的眼睛》是苏雪林唯一的唯美主义剧作,其比较纯正的、东方式的唯美主义趣味,有别于现代文坛其他作家对西方唯美—颓废主义的"创造性不忠",代表了现代文坛对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颓废主义的一种纯艺术角度的接受。这部剧作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苏雪林曾经受到唯美—颓废主义的短暂而深刻的影响,并对之给予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0.
匪患问题是近代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土匪史研究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史研究必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此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一定研究范式,然由于各种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有利于相关问题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