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23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覃军 《海外英语》2012,(7):144-146
有关诗歌可译性的争论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达不成一致的看法。文章首先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肯定了诗歌的可译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作者之心灵与原诗之意境是诗的灵魂,原诗之诗味是诗的精髓。故翻译诗歌要译诗之灵魂与精髓,即要译心、译意、译味。然后,结合实例讨论了诗歌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92.
悬挂在做微小扰动小船下物体运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求解悬挂在做微小扰动小船下物体运动方程,得到解析表达式,算例分析得到,随着小船运动周期的增加,小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幅值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当小船的运动周期增大到某一定值,小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幅值达到最大值,产生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93.
解构是读和写的双重活动,从多角度入手,引出文本中意义的冲突力量,从而展现文本表面上的统一和谐与实际上的不统一不和谐,揭示其内部的矛盾。一个文本可以被解读为具有跟它表面意义相去甚远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诗人凯文.哈特的作品来阐述诗歌自身的解构:尽管我们不停地追寻着意义变化的踪迹,但最终还是永远也找不到意义的归宿,意义没有终极。  相似文献   
94.
用理论分析和对比相结合的方法,对动生电动势的产生机理,动生电动势的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和完全响应的暂态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挖掘了影响动生电动势变化快慢的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从而扩充了动生电动势和暂态过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5.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根据Vealey的运动自信心来源模型,对229名体育系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男女运动员在动机气氛感及自信心来源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运动员的动机气氛感与运动自信心来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提示:应该创设积极的动机气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取得良好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96.
影视艺术用特殊的表现手段反映社会生活 ,其表现手段主要有三个 :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和运动元素。视觉元素包含画面、镜头 ;听觉元素包含对话、音乐、音响 ;运动元素包含节奏、蒙太奇。视觉、听觉和运动元素协同运作 ,体现出编导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7.
浅谈体育运动中的表象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象训练作为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在体育运动领域中得到应用 ,其有效性正被逐渐认识。本文结合体育运动实践 ,就体育运动中表象的含义及其主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旨在促进表象训练更为广泛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98.
论秦观词中色彩的情愁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观对色彩的感觉极为敏锐。他在词中大量运用了红绿意象和其他一些色彩意象。秦观善于将色彩这一形式因素纳入词的意境营构之中,使色彩心灵化,将心灵色彩化。秦词色彩的心理意蕴主要是一种情愁意蕴。  相似文献   
99.
九叶诗派在充分借鉴中西意象理论,并且有机结合本国新诗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诗歌美学观念的核心应当是“意象”。他们认为意象是思想和情感互为表里的凝合,并就意象与人类潜意识、意象与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九叶诗派根据意象发展的精神特点,将意象的发展归纳为自觉意象、悟性意象和凝合意象三个阶段,并对意象运动的二种范式及其动力来源作了详细阐释。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诗坛,九叶诗派的意象理论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0.
"比"、"兴"与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作诗法的"比"到意象的诞生经历了从"以彼物比此物"到儒家的山水"比德"观,再到比物抒情、"意""象"合一的过程。从原始宗教中诞生的"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过滤掉了原有的宗教意义,演变成一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作诗法,在歌咏"他物"中抒发主观情感,"他物"就变成主观情感客观化的载体,成为主客观融合的审美意象。"比""兴"的结合不仅促进了诗歌意象的创造,也推动了诗歌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