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8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当前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要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进行体育改革,在体育教学中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创造愉悦身心的锻炼环境。  相似文献   
32.
魏晋女性是中国女性史上一个独树一帜的群体。从《世说新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士风从各个方面给女性生活以极大影响:"人的觉醒"催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审美风尚的转换,改变了对女性价值的评判标准;任情却礼的个性活动与交往带来女性生活的自然与自由。  相似文献   
33.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是自我意识完善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分化——冲突——统一的过程。但他们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缺陷.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意识,它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自我意识是否健康完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因此,在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重构他们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而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34.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认为,绘画的过程连同材料本身就已经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无须用文学叙述的语言方式来解答近似哲学思辩的命题。实现人对自然的超越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思想宗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精神实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35.
基于当代心灵哲学及神经科学的最新成就,章用自我意识的概念来分析、论述脑死亡问题。人是有精神有灵魂的动物,人的所有精神事件都是由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的放电活动来实现的。随着大脑的死亡所带来的神经元永久性损伤,大脑重新实现精神事件和自我意识的可能性完全不存在;随着记忆的消失,主体的自我认同也随之消失。章不认为关于脑死亡的判断是一个价值判断;脑死亡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6.
王国维在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突破了传统与近代学术思想的拘囿,大胆运用西方学说来阐释中国的文化命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执着地追求学术的“独立”,积极地倡导学术的“自觉”,其学术思想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创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课程文化转型及其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整体转型性变革内在地蕴涵着课程文化的转型.课程文化转型是课程文化危机深化的产物,意味着一种课程文化模式向另一种课程文化模式的根本转换,体现出历史制约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断裂性和延续性的统一及整体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课程文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课程文化所包含的超越性与自在性的矛盾,它是通过课程的自在丈化与自觉文化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而由于课程文化超越性的"先天"不足,提升课程文化自觉成为一个既蕴涵深切理论关怀、又富有强烈实践意图的命题.课程文化自觉既是课程文化转型的深刻基础,是实现转型的动力,又是转型实现的标志,甚至是转型自身.  相似文献   
38.
以121名初一和初二的学生为被试,探讨了自我意识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较高,抑郁质的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最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对提高初中生自我意识具有促进作用,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导致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降低;胆汁质初中生能够从父母那得到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粘液质也能从母亲那得到较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抑郁质初中生得到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较少,胆汁质初中生容易引起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  相似文献   
39.
符号矩阵理论是叙事符号学大师A—J.格雷马斯在普洛普和列雏·施特劳斯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该理论为研究叙事文本的结构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试用A—J.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简要分析日本近代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的叙事结构,旨在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该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进一步阐释文本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40.
普通劳动妇女形象是许地山、萧红笔下主要言说的对象。且在文本中呈现出一定意义上的“互文性”,渗透着创作主体对人生终极的思索。文章分析了许地山、萧红笔下女性形象的异同,并对构成文本不同性别内涵探究原因:创作主体的社会性别是其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