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膨润土为载体,用离子交换法制备负载型掺钕TiO2光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降解苯酚的催化活性评价对掺钕TiO2/膨润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0.1%Nd的TiO2/膨润土对苯酚有最高的光催化降解效率,500℃为掺杂Nd的TiO2/膨润土光催化剂的最佳热处理温度,离子交换法制备TiO2/膨润土光催化剂的最佳温度、酸度、交换时间分别为45℃、1.5mol/L(H )、3h.  相似文献   
12.
以Ti(SO4)2为原料,采用氨水水解法制备氮掺杂二氧化钛前驱体,煅烧得到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粉体,作为功能活性组分.利用FT-IR红外光谱和激光粒度等方法对所制备的活性组分进行表征.将功能活性组分分散到水性乳胶涂料体系中,通过高速搅拌使其均匀分散,制得改性乳胶涂料.以30w日光灯管为光源,用甲醛降解反应考察了复合乳胶涂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了该活性组分的乳胶涂料具有优良的光催化净化空气的性能.N掺杂量对其光催化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当氮的掺杂量为0.7wt%,七天后光催化甲醛降解率达到最高92%.  相似文献   
13.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AlCl3为粘结剂,煤粉为致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TiO2)/膨润土复合光催化剂;对该催化剂的吸附及光催化降解特性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孔隙发达,并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及紫外光降解特性,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二级吸附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铜、二氯化锡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软模板,制备CuO/SnO2/TiO2纳米复合物。分别用SEM、XRD、IR、UV-vis等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CuO/SnO2/TiO2晶粒由锐钛矿相的TiO2、金红石相的SnO2和单斜晶系的CuO组成。以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研究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uO/SnO2/TiO2纳米复合物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硫酸锌为锌料,采用低温液相的方法合成了具有花状结构的纳米ZnO,并用XRD和SEM对样品进行了测试表征;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样品降解甲基橙的性能.结果表明:以碳酸钠做沉淀剂及3%的油酸钠做表面活性剂时,所得样品在2h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纳米TiO2在应用中存在易团聚、难回收等缺点,选用白云母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白云母,纳米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用制备的材料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处理直接铜络合偶氮染料废水.结果表明:500℃焙烧的复合材料对废水的光催化脱色率达到61%以上.该复合材料有望在废水处理、环保涂料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在有机胺存在时,合成了钛铌酸掺杂的石墨烯基复合水凝胶。分别考察了有机胺的种类和钛铌酸的含量对制备的石墨烯基复合水凝胶的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最终分别比较了石墨烯水凝胶、钛铌酸纳米片和钛铌酸掺杂石墨烯基复合水凝胶对甲基橙在紫外-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效果。结果表明,钛铌酸掺杂的石墨烯基复合水凝胶在紫外-可见光下对甲基橙具有更好的消除效果。该材料具有易携带、易回收、良好的吸附和优异的光催化效果于一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用混合氧化物法制备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PbTiO3,提出较合适的制备条件。制得的PbTiO3纯度高,颗粒均匀,细度较好.在PbTiO3悬浮水溶液中染料的光催化脱色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溶胶-凝胶法,以硅胶为载体,制备了掺铕TiO2纳米光催化材料.重点研究了钆钛比、焙烧温度及镀膜次数不同时对产物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以太阳光作为光源,对甲基橙进行了光催化降解试验来评价制备的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表明,其最佳铕钛比为1.0%,焙烧温度为550℃,镀膜次数为2次.  相似文献   
20.
It is highly desirable to design hollow structures with multi-scale functions by mimicking cel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nanoreactors. Herein, we re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hollow-structured submicrometer-photoreactors with bimetallic catalysts loaded within mesoporous silicas. The synthesis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hollow structure through hydrothermal treatment and an ‘adhesive-contrac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AuPt@HMZS catalysts exhibited a broader absorbance region under visible light and the adsorption edge displayed a red-shift, indicating the strong metal–metal interactions at the alloy interface. The rea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upled Au-Pt catalysts can be tuned to achieve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in cinnamyl alcohol oxidation to cinnamic acid for 3.1 mmol g−1 with 99% selectivity. The proposed strategy to build hollow structures as multifunctional micro/nanoreactors is promising for the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and sustainable catalysts for chemical syn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