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后现代教师思想:理论图景、批判向度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教师思想既包括后现代主义者对教师的论述,也包括具有后现代思想的教育学者从后现代主义立场出发对现代教师的反思。后现代思想者主要从知识真理观、主体观以及现代政治权力秩序观这三个向度对现代教师观进行了批判和解构,他们提出的独特的教师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全面、前瞻性地把握当下的教师问题。由于其建立的思想基础——后现代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后现代教师思想也存在片面性和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72.
后现代思想观念对于数学教育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首先出现在西方学术界的一种主要理论思潮.其中对数学教育有较大启示的观念有:去单一化与多元化;解构宏大叙事和元话语;反逻各斯中心主义;费耶阿本德“怎么都行”;人文科学和后现代的研究方法.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力图探讨一种“后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是否可能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后现代观点保持一种批判性.  相似文献   
73.
后现代哲学因子的过量引介无疑加速了当代哲学精神生产的品质趋下和整个哲学形态的另类转型,使其阐释能力及有效性均面临挑战与质疑,并带来了自身的意义低迷和科学化危机。面对这种尴尬处境:一是必须探讨马克思哲学创新发展的学理依据与路径选择;二是必须在基本立场、基本原则上切当处置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哲学的相容相生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化合一"而非"马克思哲学的后学化"抑或"后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化",才能积极捍卫当代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并在人民大众的心目中确立起切当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4.
后现代文化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变革。然而,其叙述的模糊与观点的驳杂妨碍了其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思想渗透力。只有透过其纷乱的理论,把握其清晰的理路与思想精髓,方能使其有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革新。反对整体化、注重差异性,摒弃单一性、强调多样性,消解逻辑分析、凸显话语分析,祛除抽象主体观、倡导自我与他者共契的道德主体观,是后现代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5.
应该说有多少后现代课程研究学者就有多少后现代课程研究领域和范式,因此对后现代课程研究难以做出"完整概括"。所以文章就对后现代课程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五位代表学者,即Cherryholmes,Doll,Giroux,Lather,Slattery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进行具体分析,概略地透析了后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式和形态。  相似文献   
76.
当代师生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为我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引发了人们对师生关系的重新思考。即以一种全面的、多元化的视角反思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超越:从对立中的主客体角色到共享关系中的对话者;从书本知识的沉迷到对师生个体经验的尊重;从单级表演到师生生命意义共建;由甄别评价到对师生个体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77.
本文在较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对构思主义创作论和写作学产生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对其基本观念、方法进行了实践的和理论的批判,并指出“非构民写作学、是对发达的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回归、超越、升华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从非构思写作学主张写作内容应“消解预设”的“未定论”追求上实现心灵高度自由来看,它体现了一种后现代写作精神、学术文化;但它又主张写作思维操作模型则是固定的,这样,它又是一种超越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的原创性哲学观念,而这种哲学精神恰恰是“依道而生”的中华哲学文化的东方神韵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78.
后现代哲学对西方二元论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对齐一化思维方式的解构、对多元化和差异的推崇、对他者与自然的尊重,对于我们走出现代性所造成的生存危机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的科学和技术范式,简称科学和技术的建设性范式,打破主体性哲学和意识哲学所支持的现代科学的世界形象,矫正征服、宰制自然的技术方案,为我们走向和谐发展的以后工业工程样式为主的当代工程提供了可能性。作为"自在自为"的反思性后工业工程不同于现代工业工程,它所崇尚的价值观表现在自然观、生态观、发展观上充满深沉的历史感、未来意识和人文关切。它是在对历史上的工程样式———前现代以农业为主导的"自在工程"和现代以工业为主导的"自为工程"的辩证统一与扬弃,是经过了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新的提升与飞跃,即发展,不仅遵守"天道"、依循"物道",而且张扬"人道"。  相似文献   
79.
数学教育研究中的文化视角,超越了传统数学教育的认识局限性,但在透视数学教育问题的时候由于相关概念定位不当,某些相关研究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颇.从数学文化与后现代文化、数学史、传统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重新梳理过程中,提出了数学的文化相关性与文化不相关性概念.对数学文化精神不恰当的认识定位、偏见和极端理解,将会对数学教育造成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描述结构主义、现代主义的信念为解构论的出场铺展了精神背景,后现代景观则呈示了解构论生成发展的现实语境。德里达的书写姿态就是在“逻各斯中心论”的极权威压下展开反叛,“阅读策略”就是他的“书写姿态”在经验层面上的运作。德里达的“反本质主义”文学观引起了传统文本观的变革。解构论的思维方式有纠偏的优势,但也有其不可超越的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