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6篇
教育   3439篇
科学研究   514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88篇
综合类   293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3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发展股份制经济,建立证券市场,在筹集建设资金、转换企业机制、分散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2.
教育权利实现的基点:教育权利的法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权利实现的基点问题,是教育权利实现研究的前提。我们从权利的基本形态入手,认为教育权利的法定化(法定权利),不能等同于教育权利的实现,但它连接着应然权利与实然权利(教育权利的实现),是对应有权利的再加工,是教育权利实现的保障。教育权利的法定化是教育权利实现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83.
质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担保物权,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质押合同是质权设定的要件,其性质和形式关乎质权的成立生效,但是由于我国《担保法》规定的某些缺陷,让人们对质权的设定要件产生误解,尤其是对质权设定的核心要件质押合同存在较多的误解。因此,以《担保法》的规定为基础,探讨质押合同的性质和形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本文在肯定我国妇女权益保障立法取得进步的同时,又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缺陷,主要是法律规范不统一、执法主体不明确、权益内容界定过窄、重权利设定而轻程序保护、违法责任不明确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和办法。  相似文献   
85.
把"示范实验室"建设成现代化创新空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电工电子示范实验室”建设加速了实验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强了硬件环境建设、教材改革,实施了开放式、智能化、网络化等现代化管理,建立了“综合技术实验室”、“创新技术实验室”等,既加强了基础训练,又强化了综合和创新能力培养,“示范实验室”的建设为大学生建立了现代化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86.
关于高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是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阵地之一。尽管我国高校在人才、科研实力等方面拥有优势, 却普遍存在知识产权创造滞后、管理不力、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和高校管理体制的落后, 所以, 强化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也在深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7.
《民法通则》第68条关于转委托代理制度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施工问题。立法应用明确转委托代理中被代理人,转委托代理人权利义务;“紧急情况”下转委托代理的技术和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88.
物权法定原则是传统物权法最为重要的原则,其内容包括“类型强制”和“内容固定”两个方面,企图以之囊括一切物权法规范的强制性品格,不可取。依不同情形,违反物权法定原则将导致不同的法律后果。物权法定原则与物权法其他基本原则一道,塑造了物权法的强制性品格,使物权法上的意思自由隐而不彰。物权法定原则迎合了大陆法系的成法传统,中不涉及对物权法定原则本身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89.
终身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社会性因素、教育自身因素、人的因素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为“三农”服务是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电大的办学特色使其承担起为“三农”服务的历史使命,符合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0.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将被害人定位于当事人并赋予其一系列权利,但仍存在着被害人权利的众多缺失之处需要立法加以完善。我们必须建构一种既符合我们本土特点又具备先进理论框架支撑的制度范式,即要注重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具体应赋予被害人请求国家补偿权,被害自然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被害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选择权.创造一个良好的范式,给予被害人有力法律救济,彰显法律的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