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3242篇
科学研究   192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52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薛才佳 《海外英语》2011,(11):193-196
Chinese poetry has a very long and remarkable history.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s ancient civilization of 5000 years.Chinese poetry utilizes quite a large number of methods in order to be more melodious and charming.Reduplicated words,as a figure of speech,are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form among them.Reduplicated words as an active rhetorical device can add more flavor and taste to poems.They have the advantages of expressing the stylistic beauty effectively in form,sound and sense,thus push the article to its topmost aesthetic beauty.This paper,from a stylistic perspective,first discusses and argues the translatability of reduplicated words and then the importance to maintain the style of reduplicated words.After that it tries hard to put forward some favorable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reduplicated words so that reduplicated words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can be appropriately translated without damage to the original style and flavor.  相似文献   
52.
胡适倡导白话诗,源于他对中西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造。就诗歌语言而言,胡适白话诗创作及理论主张与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湖畔派诗歌等西方资源有着明显的关联。华兹华斯主张摈弃"诗意辞藻",胡适强调"务去烂调套语",二者都明确提出用日常用语写诗。胡适提倡"做诗如说话",华兹华斯则要求诗歌语言要"接近人们的语言"。胡适与华兹华斯关于诗歌语言的诗学理论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一方面可以印证胡适白话诗创作及诗歌理论与华兹华斯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我们深化对新文学与西方文学之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韩巍峰 《海外英语》2011,(8):251-254
隐喻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学习(尤其是二语习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虽然已有研究表明上下文(co-text)对实词(lexical word)隐喻意义的习得有一定的作用,但关于语境效应对功能词(functional word)隐喻意义理解作用的研究却不多。该文通过理论研究,实验调查等方法就语境效应如何作用于对功能词隐喻意义的理解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上下文中附加信息的增减,事件发生顺序的改变等因素对情态动词本体域与认识域之间的投射,并列连词对称及不对称用法,"if"的条件/让步用法等隐喻意义的理解产生影响。最后,该文为二语教师、二语学习者及语言测试机构提供了一些实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4.
针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翻译的误解,作者首先探讨了语境与翻译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例子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从而真切地体会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研究生翻译教学中对确定语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刘娜 《海外英语》2011,(11):180-181
从2010年"给力"一词出现在网络中到被大众所接受、普及,以及出现"gelivable"这样被认可的翻译,该文作者从零翻译、东方情调化翻译倾向、以及文化层面分析了该翻译的合理性,由此预见网络流行词语的翻译将势必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56.
汉语动词按时间特征可分为持续性动词和非持续性动词,在句法平面,否定词与"了"共现的格式对汉语动词具有选择性:持续类动词可以无条件进入,非持续动词必须有条件地进入。同时,汉语的"不……了"和"没有……了"与韩语的"…■…■""…■…"对应也较工整。语用平面中,汉语否定形式基本不受语境的干扰,而韩语则有时要通过产生新的否定方式来满足语境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5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称呼语作为层次过渡和语意转换的标志,既体现了与听众和读者的平等而密切的关系,又有谆谆告诫劝导的意味,使人感觉亲切自然、别具新意;在语词的表现力上,着眼于动态地还原历史和展示未来,综合了对比、递进、排比等修辞手法,接受起来颇具张力。  相似文献   
58.
以"解"为例,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分析一个多义词的不同义项之间的关系,厘清词义之间的联系。把义位、语义特征和义位的组合分布联系起来,从而考察语义的细微之处  相似文献   
5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对校和理校等方法校读《盐铁论》,发现衍文、讹误及校勘可商者11则,试加以讨论,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0.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有五种类型,包括整体+部分、强特征+主体、种名+属名、喻体+相似点和音译+属名/关涉对象+音译。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认知上的"图形——背景"模式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