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4200篇
科学研究   467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39篇
综合类   226篇
文化理论   62篇
信息传播   8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659篇
  2011年   794篇
  2010年   579篇
  2009年   608篇
  2008年   650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新京报2011-03-012月28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张昭文表示,教育部要求东部城市相关学校面向进城农民工随读的子  相似文献   
172.
根据302份调查问卷数据,具体分析农民工入城就业情况与参与技术培训情况,结果显示,城市农民工就业情况堪忧,参与职业技术培训比率低,效果差。他们期待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培训费用,渴盼以短期、休息时间为主,采取在职学习和现场学习等教学模式,期望除了就业单位培训外,还对政府行为寄予厚望。因此,有关部门应完善农民工就业促进机制,建立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3.
面对低薪酬与就业难,与其自怨自艾愤世嫉俗,不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争取。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才能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在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热度不减的名词,每年大量的新生  相似文献   
174.
女性农民工权益保障状况不仅表现了女性自身的利益实现程度,而且反映了女性农民工的维权意识、维权能力和一个地区的文明发展程度。安徽省女性农民工数量庞大,他们的人身、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权益受保障状况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造成女性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是女性自身、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执法不力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5.
为文化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们提供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从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文化权益保障等基本问题入手,对如何更好地为农民工服务和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6.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主要是在我国社会转型、变迁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城市农民工价值观取向的徽妙变化,这种变化对农民工的行为、思想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因此,加强对我国城市农民工价值观念的引导,对于提高我国整个国民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7.
178.
付海兰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6):90-93,114
我国"三农"问题凸显,己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农难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把西部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贵州省铜仁地区为例,分析铜仁地区农民工创业的现状、存在问题、机遇及作用,探索铜仁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黄英个案,提出进一步促进西部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9.
青年农民工为海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他们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又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缺少劳动技能,导致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工作和生活状态十分堪忧。必须妥善地解决青年农民工问题,培养大批既有劳动技能又能吃苦耐劳的劳动者,加快海西城市化发展进程和构建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0.
汪烨 《华夏星火》2020,(4):44-4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返乡创业人员成为一支颇有特色的生力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2019年第三季度返乡农民工中有9.5%选择了创业,农民工已经成为返乡创业的主力军,蕴藏着巨大的创业潜力。相关数据显示,到2019年年末,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850万,其中农民工占七成以上,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3100万,形成要素聚乡、产业下乡、人才入乡和能人留乡的良性互动局面,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返乡入乡创业群体人数之多、发展之快、潜力之大,带动就业之好,可谓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