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948篇
科学研究   58篇
体育   461篇
综合类   167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81.
离心率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涉及巧求离心率的值、界定离心率的范围、探究离心率的最值、借用离心率交汇整合等,本文结合典型例题予以分类导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982.
有关求圆锥曲线离心率问题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心率作为圆锥曲线的重要几何性质之一,围绕求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有关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屡次出现.不少学生对这类问题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本文结合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卷中的一些试题来阐述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较新的方法,以供高考复习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983.
目的:为研究网球运动不同击球技术的摄氧量和心率变化特点,为网球运动的发展、运动训练及其能量消耗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间接测热仪器(cosmedK4b2)对21名受试者分别在低球速(30 km/h)、高球速(60 km/h)各进行一次时常2分钟的原地正手击球、原地反手击球、侧向移动正手击球、侧向移动反手击球、上前正手击球(只在低速进行)、上前反手击球(只在低速进行)、侧向移动正反手交替击球,对其VO2和心率进行监测.结果:结果显示VO2值在25.8-37.4 mL·kg-1·min-1之间,HR在83.6-157.2次/min之间;结论:在没有移动和向侧移动时,正手击球的VO2明显低于反手击球;侧向移动击球的VO2明显高于向前移动击球和侧向移动正反手交替击球;高球速下击球比低球速下击球的VO2更高.  相似文献   
984.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建立青少年“阳光长跑”个体适宜强度(无氧阈心率)回归方程,以改变目前全国青少年“阳光长跑”中强度随意的现状。方法以我国X市3所(A、B、C)中学的高中生为样本,按随机抽样原则从中抽取研究对象,分2个阶段进行研究。①从3所中学高中各年级中抽取男、女生共593名,通过实验测试获得基础数据,以文献资料法和专家法筛选出的指标为自变量、无氧阈心率为因变量,建立个体无氧阈心率回归方程。②来自3所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共204名),分别以3种模式[按照无氧阈心率强度(基于所建立的个体无氧阈心率回归方程)监控、不按强度但严格监控、不监控自主式]完成“阳光长跑”,12周后,比较实验前后3所中学高中生最大摄氧量(VO2max)、基础心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3所中学高中生按不同模式完成长跑后,其基础心率均未出现降低现象(P均大于0.05);A中学男、女生VO2max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现象(t=2.804,P<0.01;t=2.831,P<0.01);B中学女生VO2max出现一定程度增长现象(t=2.337,P<0.05),男生则未出现增长现象(t=0.574,P>0.05);C中学男、女生VO2max均未出现增长现象(P均大于0.05)。结论①所建立的高中生个体无氧阈心率回归方程可用于指导该群体在长跑中的适宜强度调节;②通过实证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有助于“阳光长跑”的可持续性开展。  相似文献   
985.
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先进的测试仪器和运动解析系统,以运动生物力学和相关运动生理学指标测试的方法,获取整体套路动作的时间、位移、速率、肌电、心率及能耗等指标,以此初步探析优秀太极拳选手演练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和生理学特征,结果认为:练习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时身体总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要明显大于在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在Z轴方向上保持了良好的平稳状态,身体总重心的三维合速率平均值为0.18米/秒,上肢各环节间的角度变化较大,下肢各环节间的角度变化具有反向对称性的特征;左右腿的负荷之比接近4:6;心率变化及能量消耗数据显示练习时能耗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86.
运动、个体性特征与心脏自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力训练能够降低静息状态下和次强度运动下的心率,但是最大心率只是轻微下降或保持不变.近来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一假说:评定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能够获得有氧训练刺激前、中和后关于急性或长期生理变化过程重要的信息;日常评定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活性能够为个体有氧训练适宜的生理条件提供指示.  相似文献   
987.
为了研究男子竞技柔道运动员心脏储备功能,分析不同水平男子柔道运动员心脏储备功能的差异及特征,为科学评价男子柔道运动员竞技水平及训练效果提供评价方法.研究采用定量负荷测试方案和GXT测试方案,运用运动心力检测仪和CONTEC型心电工作站对25名不同水平男子柔道运动员进行心脏储备功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等级越低的运动员,心脏储备功能动员越大,高水平柔道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心脏储备空间;等级越高的柔道运动员,最大心率维持的时间越长,心脏储备功能水平越强.研究中表明CRI1A、CRI2A、CRI3A、THRmax指标具有显著代表性,可作为评价评定柔道运动员心脏储备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988.
目的:对自行车运动员不同时长全力骑行时不同阻力模式的选用及功率与心率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运动员在短时长骑行训练与比赛中科学选用合适大小的阻力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名北京自行车队男子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年龄(25.75±2.82)岁,身高(175.75±4.50)cm,体重(67.50±6.93)kg.使用SRM Ergometer进行测试,采用Open End Test模式,采样频率设置为0.5 s,功率数据精度为1 w,速度测试精度为0.1 km/h.阻尼系数分别为9、10和11档位.受试者2天内进行不同阻力模式全力5 s、10 s、30 s、1 min骑行.结果:(1)5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9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2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变化不相关(P>0.05);(2)10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2名运动员在11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变化呈正相关(P<0.01);(3)30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11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1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1名运动员在9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呈负相关(P<0.01);(4)1 min全力骑行时,8名运动员均在11档位阻力模式时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呈现负相关(P<0.01).结论:(1)自行车运动员在1 min内短时全力骑行时,骑行时长增加,选用的阻力模式逐渐增大,有利于运动员创造最佳运动成绩.(2)自行车运动员1 min内全力骑行时,心率不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产生实时一致性的变化,心率对于短时间高强度自行车运动负荷的监控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989.
郭浙斌  苗苗  黄玉山  高萱  郭红 《体育学刊》2008,15(3):108-112
研究低氧训练中补充糖-电解质饮料对机体水平衡及运动能力的影响.7名健康体育学院学生参与实验,在常氧或低氧(低氧帐篷,氧体积分数15.4%)下以70%VO2max负荷运动至力竭,运动中不补液或补充佳得乐运动饮料.结果显示,机体在低氧或常氧环境下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均出现体重下降、血清渗透压升高等脱水现象,运动中补充糖-电解质饮料可明显改善脱水情况,恢复机体水平衡.低氧环境下与常氧下绝对强度相同的运动负荷相对增大,运动中心率明显增加,运动时间明显缩短,但在补液干预下心率反应明显降低,运动时间明显延长.低氧环境下运动机体乳酸积聚的速度加快,补液可使运动后的血乳酸值显著性降低.实验结果提示,低氧训练中适时补充糖-电解质饮料可有效防止体液丢失,并有利于维持心率和消除乳酸,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990.
健身气功·六字诀锻炼对心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习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注: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编创的四种健身功法之一),按照健身方法进行习练,同时摇测其即时心率变化,并以数据的方式记录下其习练的持续时间,心跳次数,最低心率,最高心率,平均心率,能量消耗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功法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动作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心率的波动在正常范围内,符合有氧运动和健身的要求。根据习练对象、时间、目的的不同,练习的方法应有所侧重,以提高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