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23篇
教育   635篇
科学研究   891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已经研究发现的菜蝽属昆虫的种类、分布及其寄主植物.资料显示,我国分布有菜蝽属昆虫13种,内蒙古地区分布4种.  相似文献   
92.
93.
94.
柴明良  胡叔良 《科技通报》1993,9(6):411-415
以结缕草属的马尼拉草、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进行了试管繁殖的研究.以马尼拉草匍匐茎为外植体,通过芽直接增殖和愈伤组织分化途径形成了2个试管无性系;从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的实生苗中也筛选出了若干个试管无性系.嫩极丛在1/2MS培养基添加IBA或 NAA0.5 mg/L、IBA0.25mg/L+NAAO.25mg/L上生根,经38 d培养,马尼拉草生根率为100%,结缕草为88%~90%.移栽成活率马尼拉草在95%以上,结缕草高于90%.试管草移栽后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95.
思维的逻辑化进程与自然结构的稳定性是一个平行过程,这个过程在人与自然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并决定了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凸显的客观性具有属人性质,其构成的知识也即如此。  相似文献   
96.
97.
本文收集了国内曼陀罗属(Datura L.)  11个不同的生态型,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花粉粒形态的比较观察。该属花粉粒均为球形或稍扁,具3孔沟型。花粉粒外壁表面的纹饰可作为分属、分组、分种的依据之一。可分为三个类型,与植物形态分类基本一 致,即:具皱波-细网状纹饰(曼陀罗组); 具网状条纹或条纹,条脊表面有细颗粒或粗糙(洋金花组); 具条纹,条脊表面有蚕体状环纹及细颗粒(木本曼陀罗组)。种以下的变种或栽培变种,花粉粒的形态特征不足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98.
由于天然种间杂交,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的分类存在着组间界限不清、近缘种之间很难区分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属不同组、系的植物花粉及种间杂交后代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探讨该属物种的系统学关系。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猕猴桃属植物21种、 6变种和4个不同种间杂交F1代植株的花粉,描述了它们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1)猕猴桃属的花粉形状主要以长球形至近球形为主,变异较小,而花粉粒大小和外壁纹饰的种间差异较大。(2)多数迁地保护物种的花粉粒以三孔沟为主,不同于以前报道的以三拟孔沟为主,原因可能是花粉样本采集地的环境不一样,以及野外的广泛杂交造成的。(3)种间杂交后代花粉空瘪,无授粉能力,是由于所采用亲本植株染色体的倍性不同,后代不能产生正常花粉所致。(4)人工选育雄株花粉外壁纹饰较野生雄株花粉的精细,这种花粉外壁纹饰变小的特征可能有利于雌雄异株植物的授粉受精。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5)雄株花粉大小与其雌株果实大小之间有一定相关性,这一现象有助于杂交后代的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99.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南五味子属Kadsura 11种植物36个样品的种子宏观形态及种皮微 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种子形状为肾形、椭球形、心形或肾状扁球形。在扫描电镜下种子表 面特征有种间差异,其纹饰可分为3种类型,即近平滑型、负网纹型和网纹型。短梗南五味子K. borneensis和披针叶南五味子K.lanceolata为近平滑型,其种子表面近平滑;黑老虎K.coccinea和柄果 南五味子K.verrucosa 为负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负网纹,网眼凸起,网脊凹陷;异形南五味子K.hetero- clita、毛南五味子K.induta、南五味子K.japonica、冷饭藤K.oblongifloia、狭叶南五味子K.  angustifolia、 南洋南五味子K.scandens 和大叶南五味子K.marmorata为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网纹,网眼凹陷,网脊 凸起,此类型在南五味子属中最为普遍。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种内相当稳定,在一些种的划分上具有较重 要的意义。南五味子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多子南五味子K.polysperma和凤庆南五味子 K. interior 归并入异形南五味子以及将长梗南五味子K.longipedunculata归并入南五味子的分类学处理。本文还对南五味子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的各种类型的演化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
本文研究了杏黄兜兰的传粉生物学,结果发现杏黄兜兰具有复杂的传粉机制和繁育系统。杏黄兜兰的花为两性花,柱头与花药先后位于唇瓣管状基部的不同位置促进了异交,但由于传粉昆虫逃逸时具有反复攀爬通道和连续多次进出同一花的行为,容易造成白花传粉,因此,杏黄兜兰的繁育系统是兼具异交和自交的混合交配系统。 杏黄兜兰的花结构特别,具有吸引取食花粉的昆虫传粉的功能。经检测,杏黄兜兰不泌蜜,花粉也不作为传粉者的访花报酬物资,是一种食源性欺骗的植物。它模仿食源性植物黄花香Hypericumbeanii,靠花香和鲜艳花色吸引多种传粉者访花,而这种吸引与花的颜色种类及形态无关;花香远距离吸引传粉者到来,假雄蕊上斑纹和唇瓣内斑点近距离引诱传粉者进入囊状唇瓣。传粉者陷入唇瓣后,从基部通道逃逸时,先擦碰柱头,然后碰压雄蕊,将花粉带走,再到另一朵花上重复这一过程,完成异花传粉。这种吸引昆虫传粉的模式是兜兰属植物一种全新的传粉机制。 此外,本文还检测了杏黄兜兰的花粉组织化学和花粉,胚珠比率(P/O值)以及胚珠,种子比率(O/S值)。结果表明:杏黄兜兰的花粉为脂质;较低比率的P/O值是与杏黄兜兰的花粉具有粘性和相对较大的柱头有关;接近于1的比率的O/S值与昆虫传粉效率有关。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检测表明它们在花朵开放期内具有同步性,而花粉在柱头凋落后仍具活力。去除了雄蕊明显延长花朵开放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