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6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为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所创立,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文学、和平事业及经济学六种奖.每年12月1日颁奖。奖金约20万美元.  相似文献   
82.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李四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创建地质力学,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提出古生物蜓科化石鉴定方法与分类标准,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体古生物研究开拓了新道路;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在分析中国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3.
揭开神秘病毒的面纱 三名欧洲科学家因为发现两种引发人类致命疾病的病毒而荣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84.
正前段,按县局安排,我有幸观摩了玉田二中高一年级主办的一场“弟子规”诵读表演比赛活动。在至少三个小时的诵读中,该校21个高一班奉献了一台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有创新的赛会。纵观整个诵读,有伴舞,有小品,有配乐,有朗诵,有吟唱,还有现代元素的穿越、戏说等等,真可谓是八仙过海,神通各显。每一个现场的观摩者、参与者无不感佩这些风华正茂的学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唐僧取经一幕中的白龙马道具是一个简单的大白塑  相似文献   
85.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日本在2001年提出了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而在过去的10年内,他们已经完成了计划的近1/3.本文通过研究日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人生经历,着重通过对典型的案例分析,得出杰出创新人才成长的一些内在要素,以及如何利用良好的外在条件做出重大的创新成果,从而对我国的科学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给出一些启示.直面世界各国科技的激烈竞争,民族的创新能力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因此,当前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在我国已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6.
《科学启蒙》2012,(8):56-56
1963年2月的一天,白宫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为表彰著名的美国航空学家冯·卡门在火箭、航天等技术上作出的巨大贡献,美国政府决定授予他国家科学奖章。当时的冯·卡门已有82岁,并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当他气喘吁吁地登上领奖台的最后一级台阶时,踉跄了一下,差一点摔倒在地上。给他颁奖的肯尼迪总绩忙跑过去扶住了他。  相似文献   
87.
《中国科技奖励》2012,(5):22-23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教授,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88.
以"兼有荣誉性奖励和研究资助两项功能但以荣誉性为主的货币奖金体系"为特征的诺贝尔奖的设立,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的开端。它将物理、化学和医学三个领域最优秀的果实纳入自己的"篮子",在表彰优秀的科技成果、激励科学家的斗志、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展现着  相似文献   
89.
中国科学界越是为不能获得诺贝尔奖而纠结,中国对诺贝尔奖的研究就越热。然而,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对科学研究的工具主义观念,"诺贝尔学"并不能帮助中国成为科技强国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正在开车的徐飞手握方向盘,目光直视前方,用平淡的语气说:"诺贝尔奖里最有含金量的还是科学奖。我现在丝毫不怀疑,中国科学家随时都有可能获诺奖,并且很可能不止一位。"身为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哲学部主任,徐飞长期研究科技史与中国科技制度,从中国科学发展目前的总体水平来看,无论中国科学家获还是不获诺奖,他都不会吃惊。然而,科学界却未必都有徐飞这般的淡定。早在2000年,杨振宁就提出"中国科学家将在20年内获诺奖"的断言,由于这一预测迟迟未能实现,莫言的获奖,也  相似文献   
90.
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科学界“奥运会”的桂冠.就国别而论,美国是世界上获得这一桂冠人数最多的国家;而就大学而言,剑桥无疑是世界上造就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这所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大学何以长盛不衰,何以造就出如此多的科学精英.从教育生态平衡的视角考察,源自英国历史与文化的自由、理性所形成的大学与社会相对稳定、持久的制衡关系为大学自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科学家群体的成长提供了丰腴的沃土;学院制的形成与完善,使得大学与学院在组织机构及相应的权力方面达到平衡,二者的功能相得益彰,为科学家的创新活动提供了自由空间和宽松的环境;而体现在细微的教学及课余生活中的知性与感性、学习与社交的相互支持与平衡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师生的创造力,使科学大师们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