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30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459篇
教育   121825篇
科学研究   16534篇
各国文化   465篇
体育   3284篇
综合类   4232篇
文化理论   1162篇
信息传播   9293篇
  2024年   319篇
  2023年   1536篇
  2022年   1560篇
  2021年   1783篇
  2020年   1971篇
  2019年   1393篇
  2018年   834篇
  2017年   1390篇
  2016年   2137篇
  2015年   4177篇
  2014年   11686篇
  2013年   8385篇
  2012年   9530篇
  2011年   14516篇
  2010年   15266篇
  2009年   13503篇
  2008年   16015篇
  2007年   13100篇
  2006年   8626篇
  2005年   8296篇
  2004年   6210篇
  2003年   4393篇
  2002年   3037篇
  2001年   2074篇
  2000年   1791篇
  1999年   777篇
  1998年   552篇
  1997年   455篇
  1996年   333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高校体育课程开设健身课、单项课、训练课,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条件来选课、选项,平行班的学生通过轮转、重组和流动形成的单元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了体质,掌握了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02.
103.
球类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分析与综述、逻辑类比等研究方法,对球类运动项目传入我国的基本途径及原因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球类运动传入中国是近代中西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产物,既有文化同化下的输入与移植,又存在有意识地寻求与主动地吸收的双向过程;古代中国的球类游戏与现代球类项目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球类项目传入中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球类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十分密切;由于球类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相似文献   
10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主观体验。没有对于事物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就不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认识深化了,情感也随之变化、加深。  相似文献   
105.
翻开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就好像进入了时空隧道,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映入眼帘。滴水见太阳,沙砾现沧桑,从中我们也能叩响伟人的心扉,探寻到伟人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微弯板常见病害情况,并对产生病害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7.
2002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难度动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现场观看比赛和录像观察,对2002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的男子单人和女子单人项目的前8名的成套动作中的难度动作数量、组别、分值、C组难度动作空中姿态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中所选择的四个组别难度动作的比例基本合理,且符合运动员各自的身体素质能力和训练水平,完成质量比往年有很大的提高.但在C组跳与跃类难度动作的选择上缺乏多样性,存在着较多的空中姿态重复现象,与竞技健美操最新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8.
感悟 这是一篇很有思想内涵的短文,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反复体味。  相似文献   
109.
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教与学是既对立又统一.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地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互动之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0.
在这里工作了12年,李志林熟悉麻栗坡烈士陵园大部分烈士“房子”的位置以及他们的故事,更何况,他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